在秦末动乱的时代,汉高祖刘邦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战胜了强敌项羽,创立了西汉王朝。西汉建立后,刘邦一方面忙于铲除来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等人的威胁,另一方面则积极出兵攻打匈奴,意在消除西汉北部的安全隐患。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试图进攻太原地区,刘邦对此做出迅速反应,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敌军。他在白登山被围困长达七天七夜,而最终依靠送公主和亲的策略才侥幸逃脱,这一事件成为了西汉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痛。
经过文景之治的整治,西汉的国力渐渐上升,进入汉武帝时期,国策开始调整,特别是在对匈奴的政策上。汉武帝派遣了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组织大军主动出击匈奴。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霍去病似乎总能准确定位匈奴的活动区域,甚至有一次他仅以800骑兵就突袭了匈奴的巢穴,收获颇丰。而被称作“飞将军”的李广,仅有多次出征却未能与匈奴决战成功,似乎更适合负责防守西汉的边疆,这究竟暗藏何种原因呢?
如今我们只能依靠历史的零碎片段寻找其背后的真相。自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以骑兵为主,而霍去病则在作战战术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擅长灵活运用长途奔袭、巧妙迂回等战法,以最快速的方式包围匈奴并攻击其抗击力最弱的部分。为了准确找到匈奴的主力,霍去病还招募了大量的匈奴裔武士,将很多投降的匈奴人及其后代纳入汉军,这些人对匈奴人的习性了如指掌,有了他们的帮助,汉军更加容易洞察匈奴人的作战心理,也更容易定位到他们的活动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朝的赵破奴将军。他曾在匈奴地区生活多年,之后成为霍去病的司马,多次随同霍去病出征,对寻找匈奴主力的任务贡献巨大。或许是受匈奴裔武人的思想影响,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果断放弃了西汉倾尽国力准备的辎重与粮草,以轻装出击、就地取食的方式,成功击败了匈奴大部分军队,击杀敌人70443人。霍去病成功占领狼居胥山,然后在姑衍驻足,最终返回时仰望翰海(现今的俄罗斯贝加尔湖)。
可惜的是,漠北之战结束仅一年,霍去病便英年早逝,享年仅24岁。你认为霍去病为何能如此精准地找到匈奴的巢穴,并顺利打败敌军呢?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