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马皇后去世,燕王朱棣匆忙赶往南京为其奔丧。在葬礼现场,一名眼睛呈三角形的和尚悄悄对朱棣低声说道:“如果能跟随大王,我定会赠您一顶白帽。”朱棣闻言,心中一震,迅速扫了一眼和尚,但并未作声,陷入了深思。
聪慧且机敏的朱棣立刻捕捉到这个话中的深意。毕竟,他此行本应戴白帽以示丧服,但和尚提到的“白帽”显然不是指普通的丧帽,而是一种更为独特的象征。既然这名三角眼和尚如此笃定地提及白帽,显然他所说的帽子,必定非同寻常,且具有某种特殊意义。朱棣瞬间联想到了“白帽”二字可能与“皇”字有关,因为他本是王爷,戴白帽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未来的皇位。
此刻,朱棣的心中突然生出一丝警觉。当前,由于父亲朱元璋依旧掌权,且太子朱标已经明确选定为继承人,自己若要登上帝位,必定是一场艰难的斗争。然而,这名三角眼和尚竟敢说出如此胆大妄为的话,他的言外之意不可忽视。虽然这令朱棣心生疑虑,但他却被这句话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在奔丧结束后,将这名和尚带回燕王府。
这位三角眼和尚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正是姚广孝,出身医学世家的姚广孝并未选择继承家业,而是早在14岁时便剃发为僧。然而,姚广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和尚,他对佛法兴趣不大,反倒是跟随了一位道教师傅,学习了阴阳术。
姚广孝早年游历了多个古刹,曾在嵩山寺遇到相士袁珙。袁珙曾这样评价他:“你眼眶三角,像病虎一样,天生嗜好杀戮,性格凶猛,未来必定如刘秉忠一般。”姚广孝听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一直视元初辅佐忽必烈的高僧刘秉忠为楷模,立志成为像他一样的传奇人物。
姚广孝深知,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积累人脉、寻找机会。经过多年的等待,他终于见到了合适的时机。虽然朱元璋已经稳定了大明江山,且太子朱标稳坐皇位继承人的宝座,但太子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而在众多王爷中,燕王朱棣无疑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
姚广孝早已看准了这个局势,决定将目光投向朱棣。虽然朱元璋的皇位继承看似稳固,但姚广孝敏锐地意识到,朱棣的机会来临了。在一次马皇后祈福的活动中,姚广孝果断接近朱棣,提出自己愿意效忠并赠予他一顶白帽。这一番话,正中朱棣心底的疑虑与期待。
朱棣被姚广孝的言辞所打动,回京后立即将他带回了燕王府,并安排他在寺庙担任住持。然而,姚广孝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并未局限于庙堂,而是巧妙地渗透进燕王府,利用一切机会影响朱棣的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发生了变化。1398年,朱元璋去世,年轻的皇帝朱允炆登基后,开始对各地王爷进行削权,尤其是针对朱棣。姚广孝看到机会,积极鼓动朱棣起兵反叛。他耐心地消除了朱棣的种种顾虑,甚至借助袁珙的相术,为朱棣打了一剂强心针。袁珙为朱棣相面,极力称赞他具备帝王之相,令朱棣心生信心。
在姚广孝的全力支持下,朱棣最终决定起兵,史称“靖难之役”,以“清君侧”的名义展开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虽力量悬殊,但朱棣并未轻易倒下。每当危机四伏,姚广孝总是站在一旁,为朱棣出谋划策,直到最终朱棣打入京城,顺利登基。
朱棣成功登基后,面对众多功臣,选择以丰厚的赏赐来回报他们的功劳。然而,对于姚广孝的请求,他却一概拒绝,无论是高官厚禄、金银财宝,还是美人赠予,姚广孝一概不取。他依旧穿着僧服,安守佛门,直到84岁去世。
与朱棣这样的帝王共事,必须拥有非凡的智慧与深厚的胆略。姚广孝被称为“妖僧”,精通阴阳术,堪比刘伯温这样能改变天命的奇才。在协助朱棣登基的过程中,他参与了许多大计,对朱棣了解颇深。若他渴望权势,必定会引起朱棣的猜疑,最终自取灭亡。正如刘伯温因过于聪明、能力过大,最终遭到朱元璋的毒手一样,姚广孝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始终保持低调,从不追求权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