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举行了第一次军衔授予仪式,标志着我国军队正式确立了军衔制度。这一历史性时刻,见证了55位开国上将的诞生。其中,杨成武、杨勇和杨得志三位上将因其卓越的战功,成为了“杰出的三杨”。今天,我们将重点讲述杨得志的传奇故事。
杨得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的生活异常艰难,常常为地主家放牛,或者四处打工以维持生计。他亲身体验了贫苦农民的艰辛,也早早接触到了压迫与剥削。1928年,年仅17岁的杨得志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红军,随即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他来到了井冈山,参与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在那里,杨得志不仅接受了革命的洗礼,还为日后的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红四军的迁移,杨得志继续跟随队伍前进,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在中央根据地,杨得志在多次反“围剿”战斗中表现英勇,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积极参与了艰苦的长征。1935年,杨得志与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并继续参与了巩固根据地的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直到1949年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依然为国家立下了重要战功。他积极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1954年担任志愿军总司令,亲身见证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战后,他进入军事学院继续深造,1955年毕业后,杨得志被调任至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同年,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授衔仪式,杨得志凭借卓越的战功荣获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之一。
之后,杨得志继续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一职。1973年,随着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调整,杨得志被调往武汉,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1979年1月,他再度被调任昆明军区,成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就在这一年,杨得志亲自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带领解放军取得了胜利,越军溃不成军。因战功卓著,1980年1月,杨得志被晋升为国防部副部长,3月又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此时,杨得志的影响力已经遍布全国。
1989年,杨得志的原配妻子申戈军因病去世。两人相识于战争年代,婚后感情深厚,因此妻子的去世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为了帮助他走出悲伤,朋友们介绍了石莉,一位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的军人给他认识。石莉关心照料,给了杨得志无微不至的支持。1990年,已经79岁的杨得志与石莉结为夫妻,尽管石莉年过五十,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和谐。
杨得志的晚年主要在北京度过,他还加入了中顾委,担任中顾委常委等职务,继续为解放军的发展与建设贡献力量。1994年,杨得志因病去世,享年83岁。他的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