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工作中断后,傅崇碧重新回到岗位,担任北京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对于他的任命,军中有一些人并不欣赏他们希望他被派往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或昆明军区等地,而不是留在北京。然而,对于傅崇碧的去留问题,周恩来总理站出来发声,他明确表示:“你就留在北京工作。”
傅崇碧在军队中可谓是一匹“黑马”,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主要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虽然他担任军长并前往前线,但许多人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持保留态度,普遍认为他是一个“儒将”,能否指挥出硬仗,大家心中都没底。这是因为他的工作长期集中在政治工作上。在铁原阻击战前,甚至有人提出希望更换指挥官,但彭德怀坚决坚持让傅崇碧继续指挥。出乎意料的是,铁原阻击战让他声名鹊起,杨得志、韩先楚等知名将领都对他刮目相看。
战后,傅崇碧继续担任军长,并选择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1961年,他被调任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军区的工作持续了六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上级决定给予他更重要的责任,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直接在总理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全北京的保卫工作。他不仅需要确保首都的治安稳定,还必须保护那些老一辈的干部等重要目标。
然而在1968年,由于他追查鲁迅的未发表手稿,曾到文革的办公地点被指控为“武装冲击”,因此而受到影响,被安排到沈阳军区工作。尽管屡次被调动,但他并未参与实质性的工作,最终被监护至辽源。
直到1974年,他接到通知返回北京。1975年,他的工作终于落实,重返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他的归来,有人仍希望他被派往广州、成都、昆明等地。不过,周总理对傅崇碧的看法是正面的,支持让他继续留在北京,并期待他能够重新振兴卫戍区的工作。
傅崇碧感到了一丝压力,他感慨道:“搞了一年多又停了七年,领导们都笑了。”在工作得以稳定后,他暂时居住在京西宾馆,妻子也从辽源赶回与他团聚。经过这七年的变迁,他的儿女们的成长轨迹也有所改变,他们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学校,或许能在将来获得更理想的工作安排。当然,因他的经历,孩子们也曾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情况并不差,仍有几位顺利考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