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8年初,赵高连续几天过得相当奢侈,餐桌上佳肴满满,可唯独缺了水。渴望水的他忍耐不住,口渴地喊道:“我要喝水!”守门的士兵们却只是笑而不语。
就在这时,房门猛地打开,赵高被强行带走。在洗澡之后,他被带到一个所谓的“净室”,被迫脱得一丝不挂,身上被捆绑在木板上。
赵高惊恐万分,闭上眼睛,心中暗道:“这下完了。”随着旁边人的刀光一闪,赵高陷入昏迷。等他再度清醒时,他惊恐地发现,“命根子”已然不见。
他痛苦地摸着自己血淋淋的下体,满手是鲜血,内心充满无尽的羞耻与愤怒,仿佛命运的恶作剧又一次击垮了他。他气愤至极,再次昏死过去。
赵高原是赵国的贵族,家道中落。赵国灭亡时,他被掠入秦国,家人也未能逃脱厄运。父亲遭宫刑,母亲死于极刑。面对如此残酷的命运,赵高选择了隐忍,誓言要在未来的某一天报仇。
赵高从那时起,暗下决心,要让整个秦朝都知道他的厉害。他不惜任何代价,计划接近皇帝,攀升至权力的巅峰,寻求复仇的机会。
然而,秦始皇未曾意识到,正是赵高的一刀,注定了大秦帝国的毁灭,导致了大秦王朝的快速崩塌。
那么,一个宦官,究竟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最终亲手摧毁了秦朝的统治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1. 始皇病死沙丘,赵高阴谋夺权
赵高出身名门,遭受宫刑后依旧在宫内做杂役。他天资聪慧,极有才学,很快便精通了秦朝的“狱律令法”。他不但能熟练地背诵条文,还能够迅速处理案件,这让他在宫中声名鹊起。
秦始皇得知此事后,便召赵高到身边,任命他为中车府令,处理朝政事务,尤其是刑狱事务。在皇帝的信任下,赵高展现出简洁明了的言辞和精准的判断,赢得了秦始皇的高度认可。
随后,秦始皇又将赵高任命为次子胡亥的老师,赵高从此逐步接近权力中心。他施展心机,暗地里同时讨好胡亥,纵容他享乐放纵,而又通过胡亥对秦始皇交办的任务,替他解决各种麻烦,始终让秦始皇放心。
可惜,秦始皇始终未察觉,赵高正在策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
公元210年,秦始皇出巡,丞相李斯、赵高和胡亥随行。在蓬莱一带,秦始皇急于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结果由于劳累过度,加之心火攻心,突发重病。临终时,秦始皇叫赵高为他写下遗诏,将玉玺传给远在边关的扶苏,让扶苏掌握军队,归还咸阳后安排继位。
然而,秦始皇未能等到遗诏传出,便去世了。遗诏和玉玺都落入赵高手中,赵高此时看到了权力的机会。
2. 扶苏含冤致死,二世终成傀儡
赵高知道,若要稳固自己所掌握的局面,便必须除掉扶苏。于是,他和李斯密谋,篡改遗诏,将扶苏和蒙恬的名字从遗诏中抹去,编造出秦始皇遗诏指责扶苏未能尽孝,并且责怪蒙恬未能立下大功。赵高命令扶苏自杀,并要求杀掉蒙恬以断后患。
扶苏被假遗诏逼得心乱如麻,在蒙恬的劝阻下,依然未能察觉危机,最终拔剑自尽。蒙恬尝试抵抗,却被赵高派来的使者抓捕。随后,赵高通过李斯等人成功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即位后,完全依赖赵高,赵高也渐渐将朝政掌控在手,继续为胡亥策马纵情享乐,实施残酷的政治清洗。
3. 谋相位杀二世,篡位不成身首异处
赵高在掌控二世胡亥后,渐渐扩展自己的权力,他逐步将李斯、自己的亲戚、甚至女婿安排到重要职位,渐渐控制了整个朝廷。
然而,李斯感到自己在赵高日益扩张的权力面前地位愈发渺小,心中不满,终于陷入赵高的计谋之中。最终,赵高在一次事件中,借胡亥对李斯的打压,将李斯满门抄斩。
赵高趁机篡位,然而命运却不容他顺利上位。他多次尝试登基,却屡次因宫殿的坍塌感到不可思议。最终,赵高将目光投向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意图继续掌控朝政。
然而,子婴通过巧妙的谋略最终反制了赵高。在赵高亲自催促之下,子婴与家人共同将赵高斩杀,为秦朝的最后一笔写下了终结。
子婴即位后,仅短短46天,便被刘备所率的大军攻占,至此,秦朝的统治宣告终结。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至公元前207年灭亡,历时仅14年。可惜,秦始皇的伟业,终被赵高这样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物摧毁。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选人用人,尤其是在国家权力的核心中,知人善任至关重要。否则,即使一位天赋异禀的君主,也无法防范身边最信任的人背后的阴谋。而一位内心充满仇恨、谋略有限的权臣,则可能会加速一个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