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如今,秦始皇的陵墓依然处于未被挖掘的状态,然而它的名声早已传遍四方。据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在陵墓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在古代,水银虽然并非稀有金属,但其价格依然不菲,炼制工艺也颇为复杂。那么,秦始皇的陵墓中真的藏有如此大量的水银吗?有专家在始皇陵周边用仪器进行检测,确实惊人地发现了大量的汞反应。科学家们经过深入分析,估计其陵墓内至少含有100多吨水银,这不禁引发人们好奇:究竟是哪位神秘的资助者为秦始皇提供了这些水银呢?
所有的史料线索最终都指向了一位传奇的女性,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富:巴寡妇清。她的故事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哪怕是像武则天与吕后这样响当当的女性,也往往是借助丈夫的权势攀上权力的巅峰。然而,秦国在实施严格法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在满足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与丈夫离婚,甚至能够参与商业活动和军队,这在以往的朝代是难以想象的。当然,秦国如此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社会的生产力,而由此也催生了像巴寡妇清这样的杰出人物。
巴寡妇清的原名为清,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她,出生于秦国所征服的巴蜀地区。她的丈夫来自一个掌控当地重要丹砂矿的家族。丈夫去世后,清接掌了家族的财政,随后人们开始称呼她为巴寡妇清。据《史记·货殖列传》展示,她的家族拥有独特的开采与冶炼技艺,丹砂在当时用途颇广,包括医学上用于治疗皮肤病、作为染料,甚至在炼丹术中都有着重要地位。这些都为巴寡妇清所在的家族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因此,巴寡妇清积累了难以计数的资产,其家财竟高达五百八十万两赤金。当然,在汉之前,铜等金属同样会被当做“金”来流通,清家族也是如此。然而,这笔巨额财富依然让她跻身于当时的富豪榜首。在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巴寡妇清的家族竟然有千名僮仆,上万的依附者,私家护卫人数更是超过了两千,这份雄厚的势力确实使得她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中能够稳如磐石。
而在统治六国的秦始皇眼中,巴寡妇清的地位不仅出于利益的考量,更是出于拉拢、交好的策略,给予了她十分优越的待遇:“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秦始皇以极高的礼遇接待了她,还为她特意修建了女怀清台,因而使得巴寡妇清的名声远播,赫然成名。《史记·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当时战国的七大富豪,其中像范蠡、子贡等人赫然在列,而巴寡妇清则是唯一被记录在案的女性,成为古代史书中第一位女富豪。
朱砂因其有毒且具有防腐功能,古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能够通过其炼成金丹获得长生不老。因此,丹砂在古代尤为重要。秦始皇在陵寝内部灌入大量脱硫分解的水银,而巴寡妇清正是始皇帝最稳定的丹砂供应者,成为他最倚重的人之一。
巴寡妇清在历史长河中最后的命运又如何呢?随着秦始皇巩固权力,他开始将六国的豪强富贵共12万户迁往国都咸阳,旨在实现集中的管理,而巴寡妇清也在这之列。不久之后,她不幸在咸阳病逝,但她在历史上所留下的传奇故事却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