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谷口吴朗少将,曾以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19联队长、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附、独立混成第1旅团长、第四师团步兵团长、第12野战输送司令部司令官等身份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后,他被命令在朝鲜全州向美军投降并缴械。
谷口吴朗(1888—1945)是日本滋贺县人,出生于1888年9月18日。1911年5月27日,他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成为步兵少尉,和许多同学如大迫通贞、小畑英良、石本寅三、冈田资等人一起学习。毕业后不久,他便晋升为步兵少尉,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919年12月1日,谷口吴朗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4期,与石本寅三、牧野四郎等人共同学习,并于1922年11月29日顺利毕业,正式进入更高层次的军事教育和指挥系统。
1931年8月1日,谷口吴朗晋升为步兵中佐,并开始参与一系列军事任务,先后调任第十六师团第19旅团步兵第9联队附及第八师团第4旅团步兵第5联队附。在这些岗位上,他也兼任了教官职务,培养新一代的军官。
1936年8月1日,谷口吴朗晋升为步兵大佐,调任第四师团司令部附,开始与今井清中将和饭田祥二郎大佐等高级军官合作,期间,他曾被派往高野山大学担任教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领导能力。
1938年9月29日,谷口吴朗调任华北方面军,担任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19联队长。此时,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的指挥体系在山西临汾展开,谷口吴朗的联队负责警备与作战任务,确保晋东南地区的安全。
1939年5月19日,谷口吴朗晋升为陆军少将,并调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附,在北平办公,协助杉山元大将和山下奉文少将等指挥官,帮助指挥多个战区的作战部署。
1939年7月22日,谷口吴朗出任第二次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长,该旅团在河北邯郸编成后,负责警备邯郸及京汉铁路沿线的治安任务。该旅团的作战能力不及早期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但其依然在当地实施了广泛的扫荡,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
1941年3月1日,谷口吴朗被调回日本熊本,担任第六师团留守师团司令部附,期间第六师团曾参与南京大屠杀,并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谷口吴朗负责为该师团补充兵员。
1941年12月1日,谷口吴朗调任中国派遣军,担任第四师团步兵团长,负责统一指挥步兵第8联队、步兵第37联队及步兵第61联队,并参加了菲律宾的巴丹半岛攻坚战。第四师团在战斗中,辅佐北野宪造中将指挥的三大步兵联队,一举击溃了美菲联军。
1942年7月18日,谷口吴朗继续担任第四师团步兵团长,并参与了苏门答腊岛的驻守与作战任务。直到1943年3月1日,由于年龄问题,他被停职待命,并于同年3月31日转入预备役。
然而,不久之后,谷口吴朗于1943年8月2日再次被征召,调任日本关东军,担任第12野战输送司令部司令官,驻扎在黑龙江孙吴,承担重要的军事运输任务。
1945年6月21日,谷口吴朗的第12野战输送司令部被编入日军第十七方面军,执行最后阶段的作战任务。7月7日,他所在的部队抵达朝鲜全州,并最终在8月向美军投降。谷口吴朗于1945年10月3日被遣返回日本,并在同年12月21日去世。他生前曾获得功四级金鵄勋章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