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14年,神童周不疑去见曹操,见面后曹操竟下令:“杀了他!”曹丕急忙跪下,恳求曹操宽恕周不疑。曹操怒斥道:“这还不是为你好?”看似冷酷的话语中,隐藏着曹操复杂的心境和无奈的决断。
周不疑,荆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神童,他的聪明才智堪比曹冲。小时候,周不疑的天赋超群,家中无一位老师能教导他,最终,家人请来了荆州名士刘巴来教授他。刘巴见到周不疑后,竟感叹道:“此子天资聪颖,连我也教不了他!”要知道,刘巴在当时可是一个顶尖的学者,连诸葛亮都曾自愧不如,周不疑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
那么,为什么曹操反而决定处死这样一个才子,而非重用他呢?这背后的缘由,得从周不疑与曹冲的关系说起。
当曹操南下征伐荆州时,荆州的首领刘综投降了曹操。周不疑看到这一局势,深感未来荆州战乱不断,便劝说家人迁往许昌,认为许昌会更加安稳。家人听从了他的建议,一家人迁移至许昌。果然,赤壁之战后,荆州成了战火纷飞的战场,周不疑的预见成为现实。
来到许昌后,周不疑与曹冲相识。两位天才少年很快结为挚友,常常一起探讨学问,吟诗作赋,互相交流。曹操看到这一幕,心中喜悦。毕竟,曹冲是他心中的接班人,而周不疑的加入,将无疑使得曹冲的力量更为强大。曹操对周不疑的欣赏也并非空穴来风。
曾有一次,曹操围攻柳城,但这座城池坚固得几乎无懈可击,曹操久攻不下。后来,曹操让人画出了柳城的构造图,召集军中将领们谋划攻城之策。周不疑在仔细分析后,提出了十条可行的攻城策略,曹操采纳了其中的一条,终于顺利攻下了柳城。从此,曹操对周不疑的能力愈发钦佩,甚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不疑。曹操的女儿是公主,这样的婚姻几乎无人能拒绝,但周不疑却谦逊地婉拒了:“我身份低微,不配与公主成婚。”这一婉拒看似无心,却成了日后他命运的转折点。
尽管曹操没有因此生气,依旧希望周不疑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曹冲,但命运却出乎意料。建安13年,曹冲因病去世,曹操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自此以后,每当曹操看到周不疑,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曹冲,悲伤与失落便一同涌上心头。对于周不疑当初拒绝成为自己的女婿一事,曹操也渐渐心生不满。终于有一天,曹操的积压情绪彻底爆发,他下令暗中处决周不疑。
曹丕与周不疑关系较好,他也希望周不疑能辅佐自己,因此,当他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曹操面前,跪地恳求道:“父亲一向惜才,如何能忍心杀掉像周不疑这样的贤才呢?”然而,曹操看着跪地的曹丕,愤怒地回应:“这不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是为了清除你未来的障碍!”最终,周不疑这位天才少年,未曾有机会大展宏图,便命丧曹操之手。
那么,周不疑是否该死呢?如果从曹操的角度出发,他一贯的信念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在这种立场下,周不疑确实是一个潜在威胁,杀掉他也许是必要的。可是,曹操并未预料到,身边还有一位更具野心的“老神童”——司马懿。如果周不疑得以生存,谁知道司马懿是否能够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也正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历史的轨迹,往往总是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