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提到的“一日三餐”就是早餐、中餐和晚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专家们通过对里耶秦简的研究,发现秦始皇时代的人们实际上只吃两顿。究竟他们在这两顿饭中都吃些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历史的奥秘。
(本文所有图片皆来源于网络,特此感谢原作者。如果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号作者进行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敬请勿对号入座。)
2002年6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进行考古发掘时,科研人员在探测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块神秘的木片,而这块木片上还残留着奇异的墨水。专家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刻意识到可能会有重大发现。紧接着,考古团队迅速对该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与勘察,最终在一处古城遗址中央找到了几口古井。其中一口井的发现令工作人员惊喜不已,井内出土的有机竹木材料与古代简牍的形状异乎寻常地相似。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研究人员决定对这口井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令人称奇的是,这口井的结构设计极为考究,采用了43层的套榫木板叠砌而成,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层层叠加。然而,让考古人员感到震撼的并不仅限于井的构造,而是这口井出土的秦代木质简牍竟然高达37000枚!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这批简牍的数量是全国所有出土秦简总和的十倍之多,这一消息瞬间在考古界引发了轰动。
通过对里耶秦简内容的深入研究,专家们发现秦朝对于地方郡县的管理制度非常严密,这样的监管方式不仅关乎国家治理,还涉及官吏的考核,有着严格的考勤制度:官吏们早上七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更重要的是,秦朝时期并未出现一日三餐的说法,他们的一日饮食仅限于两顿,其中第一顿是早餐,第二顿则是晚餐,并没有午餐这一环节。
根据历史的记载,秦朝时期的农业并不发达,这导致了粮食资源的匮乏。《墨子·杂守》中提到,士兵们每天也只有两餐,而他们的食量则被划分为五个等级,这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士兵都能吃得饱。虽然秦朝的人们只吃两顿饭,但人们对他们的饮食仍然充满了好奇,那么,秦朝的人究竟吃些什么呢?
在秦始皇时期,人们的主食主要是五谷杂粮,其中以小米为主。这种现象与秦始皇的治国核心紧密相关,因为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水稻种植,更适宜种植小米。而在肉类的获取上,古人则依靠打猎来满足。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蔬菜相对匮乏,许多我们现在常见的蔬菜在明朝之后才逐渐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秦朝的烹饪技术并不十分发达,尤其是因为秦朝缺乏 cooking oil,这也意味着当时并没有铁锅。因此,人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以煮和烤为主。与贵族的丰盛饮食相比,平民百姓的饮食风格则相对简朴:一种方式是将水烧开后,把食材放入煮熟,再者便是将蔬菜放在坛子里进行腌制。大多数人食用的是小米饭,搭配开水煮白菜或简单的清炖肉。
尽管秦朝在历史上显得非常强盛,但彼时的人们生活并没有我们现代人那样的幸福,毕竟,当今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美食,想吃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当里耶秦简被发现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项继秦始皇兵马俑后又一重大的考古成就。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填补秦朝诸多史料的空白,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同时,通过对里耶秦简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更清晰地认识历史、了解事实,更能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