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晚年的岁月中,皇位的争夺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康熙的众多儿子们为了争取皇位,纷纷拉拢力量、结成派系,斗争的情况相当残酷而且错综复杂。最终,四阿哥胤禛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雍正皇帝。然而,在这场兄弟之间的权力争斗中,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掌握军权的十四阿哥胤禵,竟然没有选择支持自己的亲兄弟雍正。值得一提的是,他和雍正同母所生。究其原因,这与当时清朝的皇权继承制度密切相关。
在这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各个派别纷纷崭露头角,主要分为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以及八爷党。其中,雍正作为四爷,获得了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的支持。然而,威胁最大的则是八爷党,主要由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禵所组成。这使得十四阿哥的态度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选择支持八爷党的死对头,令这一切更加复杂。那么,十四阿哥为何会倾向于支持八爷党呢?究竟是什么样的清朝制度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清朝自入关以来,大力吸收和学习汉文化,然而在此过程中,对许多文化和制度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尤其是在皇子教育方面,建立了一套特殊的规制。根据清朝的规定,皇子在出生后不允许由生母抚养,这一政策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首先,后宫争宠的现象极为严重,因此让外人抚养可以有效防止皇子遭到毒害;其次,为了锻炼皇子的独立性和性格,由外人抚养也能让他们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外戚专权的风险。显然,如果皇子一直由亲生母亲抚养,未来外戚掌控权力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清朝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规避了这一潜在的危机。
因此,这种独特的抚养制度让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同属一个母亲,却并非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胤禛自出生满月后便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而十四阿哥则是在生母乌雅氏的悉心照料下成长。此时,雍正的生母已经升级为妃子,地位相对较高,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了某种特权。因为兄弟俩并不在同一环境中成长,日渐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性情,因此,他们之间的亲情联系较为薄弱。这样一来,十四阿哥选择支持他所认同的八阿哥,也就情有可原,再加上他和雍正的性格差异显著,相较于成天争权夺利的雍正,胤禵与八阿哥的志趣相投显然让他更愿意站在后者一边。
尽管清朝这一制度显得十分冷酷无情,但它却成功避免了外戚的专权现象。从清朝的历史来看,外戚专权的局面始终未曾出现。然而,这种制度也导致了皇子之间情感的疏离,九子夺嫡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证,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