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八飞骑,宛如风驰电掣,疾如猛虎,掀起烟尘风暴。老魔小丑,岂能一击即溃,胜之未必公正。王者之气,浩然如山,血海的深仇,化为一抹尘土。——金庸《水龙吟》
骑兵的传说
燕云十八骑这一称号,并非指代某一具体的队伍,而是一种象征性的代号,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这一名称,每一次都代表着精英中的精英。最早的传闻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据说张飞麾下曾拥有一支由十八位幽燕之地勇士组成的燕云十八骑。(幽燕之地通常指的是包括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及朝鲜大同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所提及,记载了“吕布趁酒醉攻占徐州时,张飞在十八骑燕将的护卫下,奋勇杀出东门。”
骑兵的壮烈场面
还有一次,当张飞在长坂坡设水断桥时,他独自带领燕云十八骑做最后的断后,站在桥头,怒目圆睁,杀气腾腾。他高声怒喝,震慑敌人,夏侯杰因此被吓得失魂落魄。正如那段描述所言:“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敌军如潮水般涌来,马如山崩,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在张飞面前的威慑下陷入混乱。而在这混乱背后,正是燕云十八骑在全力助阵,故而敌人最终无一能敌。
骑兵的神秘与威慑
到了隋唐时期,关于燕云十八骑的传说更加细致。在一些野史中,它被描述为由靖边侯罗艺亲自领导的十八人精锐部队。这支队伍的成员穿着寒冷的装备,腰佩弯刀,脸上带着面罩,头戴黑色巾帕,仅露双眼,外披黑色长披风,脚蹬胡人马靴,马靴中还藏有匕首。他们每个人背负着大弓,腰间挂着十八只箭,手中的弯刀锋利无比。这些骑兵一般活动于大漠,极少深入中原。
这些骑兵的神出鬼没,使得他们的面目成了谜。当时,突厥大举入侵罗艺的北部边疆,进行劫掠,罗艺率领燕云十八骑,神不知鬼不觉地袭击突厥军,突厥军遭遇惨败。史书未曾详细记载死亡人数,但小说中提到,突厥军阵亡数千人。突厥军退却时,罗艺再度亲率燕云十八骑打入敌后,接连追击,最终深入草原,将突厥辽部的几万男女老少一网打尽,几乎没有一人幸免。此战的血腥与残酷让突厥军心生恐惧,至此,他们再也不敢轻易侵犯罗艺的领地。而罗艺,也因这次胜利一举成名。
骑兵的传奇再现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再次提到这一神秘部队,描述它是乔峰麾下的一支近卫部队:“只听得蹄声如雷,十余匹马疾风般卷上山来。每匹马的骑手都穿着玄色大氅,内着玄色布衣,看起来每个人都如猛虎般矫健,马则如雄龙般威猛。每匹马的蹄铁都用黄金打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这一队伍共有十九骑,虽然人数不多,却因其气势恢宏,让人感到如千军万马般的压迫感。
这些骑兵依旧神秘无比,面罩遮掩下的面容无人知晓。有学者推测,古代的“骑”有可能是指一百骑兵,而“十八骑”则可能代表着一支包含了数千人的骑兵队伍。
骑兵的历史地位
无论在哪个朝代,统帅们都会拥有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精锐近卫队伍。历史上像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毦兵、吕布的陷阵营、成吉思汗的怯薛军、东晋的北府兵等,这些传奇部队屡见不鲜,燕云十八骑无疑也是其中一支极具传奇色彩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