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军不用汉人伪军能否消灭明朝?这场战役说明一切
创始人
2025-09-10 10:03:49
0

改写后的文章:

在1661年,即明朝永历十五年,清朝政府决定利用攻占云南和南京后对郑成功造成的巨大影响,彻底消灭残存的明朝势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清顺治皇帝任命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调动华北满洲军南下,同时也命令各省水师集结在广东沿海,准备发起对郑成功南明水师的猛攻,尤其是明军的大本营——厦门岛。

满洲的八旗军队与汉人军队汇聚成庞大势力,准备一决胜负。

郑成功的战略与鼓励

3月,达素的大军抵达泉州,郑成功迅速指派宣毅前镇的陈泽、奇兵镇的黄昌以及援剿左镇的黄应等人负责防守泉港。同时,他命令之前前往南方搜集粮草的官兵回援,并在各处进行防御部署。尽管当时满洲军队兵力庞大,很多官兵因恐惧而心生动摇,郑成功意识到军心不稳,于是激励他们,他提到:“敌军必败,胜利的天命已经注定。去年我军从千里之外一路征战,直抵长江,击败敌军,满汉精锐尽数歼灭。更何况,敌人丧失了其传统的陆战优势,企图在海上与我们对决。敌人没有强大的水师和船只,能在海上与我们相抗的条件几乎不存在,水陆之势已然注定,胜败之局可知。此刻,天命在我们一方,我军定能大胜!”

他这番话的核心就是清朝军队放弃了陆战的优势,转而选择在海上与他们的水师对决,战局几乎在开战前就已经分出胜负。这显然是为了鼓舞士气,尽管战斗前景严峻,郑成功依然要鼓励部队的士气。

海战的爆发与激烈进程

进入5月10日,清军战船数百艘突然袭击了漳州港的圭屿,郑成功发现风势对明军不利,因此立即下令保持队形,等到风平潮静时才再度发动进攻。清军的战船直扑明军阵地,导致多艘明军战船遭遇攻击。然而,因未收到命令,其他明军战船未敢贸然出击,杨元的标铳船被俘,闽安侯陈尧策等战死。清军紧接着围攻忠靖伯陈辉的船只,满洲八旗士兵披着重甲迅速登船。经过一场惨烈的拼杀,陈辉在绝望中点燃船上的火药,炸毁了整个船只及其船员,剩下的清军士兵慌乱中逃散,至此再也不敢主动攻击。

明军反击与胜利

经过这场惨烈的冲突,明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始终没有被清军突破防线。不久后,风势向明军一方转变,郑成功立即下令反击。明军船只如潮水般涌出,清军随之展开进攻,但明军凭借战术优势成功后撤并反击,逐步逼退敌人。明军将士英勇奋战,先后俘获了哈剌土心等满洲将领,并摧毁或俘获了清军先锋船只。之前被俘的杨元标铳船也被明军成功夺回。更令清军将领施琅和黄梧等人胆寒,他们不敢再参与战斗,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明军手中。

随着南风的再次起伏,明军援军从浯屿赶来增援,战局瞬间发生逆转,清军开始全面溃败。清军的战船要么被俘要么被击沉,其中一艘装载着满洲八旗的战船试图逃入岛屿,但最终遭到明军的围攻,三百多清军全部被俘。

余波与胜利

在同安一带,另一支清军试图登陆赤山坪,但被明军守将陈璋等人拼死阻击。尽管有些明军将领曾因叛变而拒绝援救,但部分将士坚持命令,成功协同抵御了清军的进攻。随着潮水上涨,清军的进攻被彻底挫败,最终撤入了清军控制的港口。

这一战以郑成功和他的水师的胜利告终,清朝水师损失惨重,数万士兵阵亡,许多满洲将领被俘或被杀。此次战斗也证明了如果没有大量汉人伪军的协助,清朝绝难征服整个中国,甚至到了1683年攻打台湾时,清朝的将领还是曾使用原郑氏的旧将。

---

通过这次重写,细节得到了丰富,结构上也加深了战斗过程的紧张与双方的较量,从而呈现了更为生动的历史画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江县光勇茶叶坊(个体工商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双江县光勇茶叶坊(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元红,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原创 《... 天呐!终于等到今晚了!《藏海传》神秘面具人的身份要揭晓啦!我这几天刷微博、看剧评,简直坐不住了,这个...
原创 赵... 赵云拒绝桂阳太守赵范的提亲以及美丽寡嫂的真正原因,源自一系列复杂的政治考虑。在蜀汉征讨荆州时,桂阳郡...
原创 原... 在吕布临终之前,他透露了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秘密给曹操,如果曹操能够相信这个秘密,或许就不会在赤壁之战...
原创 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提到某个人,没想到他竟然会在此时此刻突然出现,这时候我们就会用“说曹操,曹...
原创 李... 李世民与以往的开国皇帝截然不同,他真正实践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充分尊重并善待那些为开国立下赫赫...
原创 清... 清朝灭亡后,14万皇族的去向成了一个让人好奇的话题。在每一次朝代更替之际,新的统治者往往会对前朝的王...
原创 朱... 朱元璋的前半生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从他有记忆开始,几乎没有享受过一顿饱饭。为了生存,他曾做过乞丐,也曾...
原创 为...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老文明,历经了无数朝代的兴衰起伏,至今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这些...
原创 他... 在清朝历史上,蒙古与大清的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尤其是在外藩勋戚中,蒙古族与清廷的联系最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