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期,随着局势逐渐明朗,割据元朝大片土地的韩宋吴王朱元璋,开始有了称帝的打算。当时,元朝已经因为内部斗争而虚弱不堪,像陈汉这样强大的敌人也被朱元璋彻底打败,其他势力对他来说也不再构成威胁。朱元璋意识到自己该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了——推翻元朝,统一天下,称帝做皇帝。 不过,这时候的朱元璋身份相当尴尬:虽然他在实力上几乎无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就是元朝,但他的名义身份仍是韩宋的吴王。也就是说,他实际上还有一个顶头上司——韩宋的皇帝韩林儿。于是,朱元璋决定以迎接韩林儿的名义,派人杀害韩林儿。没多久,朱元璋便宣布自己称帝,并开始发动北伐,进攻元朝。 虽然许多人对韩林儿的命运感到惋惜,但如果当年韩林儿主动禅位给朱元璋,他能保全性命吗? 个人认为:未必能。
1、朱元璋的认同 朱元璋能够崛起,正是依托于韩宋朝廷的反元战争基础。如果没有韩山童、刘福通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带头反抗元朝,郭子兴等人也未必能够崭露头角,自然也没有人会帮助朱元璋。可以说,韩宋朝廷对朱元璋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对他有再造之恩。然而,随着朱元璋成功推翻元顺帝的统治,他对元末的农民军,甚至包括韩宋朝廷,都产生了嫌弃之情。 当元朝尚强盛时,朱元璋的口号是驱逐鞑虏,而韩宋建立的基础则是复辟宋朝。然而,当元朝退到长城以北成为北元后,朱元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认为,不管是韩宋还是天完,所有这些以反叛起家的农民军力量,都是非法的。如果朱元璋公开承认韩宋这样的政权,那么就等于鼓励天下人效仿自己或韩山童、刘福通那样发动起义反叛,这显然不符合朱元璋的利益。因此,朱元璋开始调整自己的话术,声称元朝的江山已经被各路贼寇(包括韩宋、天完等农民军)折腾得失去控制,名存实亡,而他起兵是为了帮助元朝清除这些贼寇,整顿局势,恢复秩序。当元顺帝逃到北方,就等于自愿逊位,标志着元朝的天命已尽,因此朱元璋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天命,理应主宰华夏。 简而言之,在朱元璋推翻元顺帝之前,他的自我定位是韩宋的吴王、旧臣;但在元顺帝被驱逐后,朱元璋的定位变成了元朝的忠臣和义士。 2、韩林儿的命运 因此,韩林儿即便主动禅位给朱元璋,也未必能够保全性命。 因为在朱元璋还认同韩宋法统的时期,即使韩林儿主动禅位,对朱元璋来说,这位原韩宋朝廷的皇帝,依旧是一个隐患。 而当朱元璋开始认同元朝法统后,韩林儿的存在对他来说显得更加尴尬。即便朱元璋自认为是元朝的良民和义士,为何还需要保留一个韩宋的皇帝呢?因此,韩林儿无论是否禅位,结局几乎是注定的——死路一条。事实上,由于朱元璋曾是韩宋吴王,这也让韩林儿与陈汉、明夏的末代皇帝们的命运有所不同。朱元璋可以将陈汉、明夏的末代皇帝流放到高丽,但他绝对不可能容忍韩林儿继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