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获取每日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韩国申遗机构今晚注定难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突然发出通牒,45天内必须交出5项非遗“千年传承”的铁证,否则认证就得重新考虑。这下子,韩国之前各种“花样申遗”,终于栽了一个大跟头。
回过头看韩国这几年在申遗上的操作,几乎可以拍成一部文化“夺宝”大片。2005年那次风头无两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直接点燃中韩文化之争。从那以后,两国文化“打擂台”一次也没停过。粗略算算,二十年下来,光是大规模争议就有了37次,去年一年就发生5回。其实,抢的不仅是节日,还有饮食、工艺、面具、灯节,哪一样背后没点道道?
说白了,韩国这套玩法快成了套路。遇到历史交集,韩国人就开始动脑筋。申遗材料里费尽心思想把中国“边缘化”,一遇到数据不好解释,立马补充“活态传承”,请国际团队拍申遗片装权威。更有企业直接注册外观专利,像CJ公司去年拿到了美国“饺子”外表的专利,给全世界展示了一次什么叫“文化捆绑销售”。你让人怎么看?炒菜工具申请专利都忍了,饺子也能注册?春秋时期的先人睡在棺材里都不会答应。
饺子,本是中国人家中年夜饭的主角。从山东滕州春秋墓葬到唐宋文献,几千年传承有据。就算韩国想发挥下想象力,“石锅拌饭”还有朝鲜族那点争议,到了饺子和山西木塔,这种明目张胆的借鉴,说是文化赏析都侮辱了“欣赏”二字。最绝的是,韩国的知识产权布局根本不是临时起意。据说CJ公司早已经分别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世界产权组织注册了“饺子”外观专利。这么一套操作,无非就是想在全球市场拿到合法抢占中国传统美食话语权的通行证。
再看今年韩国的申遗花样,真是升级到“组合拳”打法。不满足于一个个递申报材料,开始玩“组团造势”。像3D打印复制中国战国铜镜,不嫌造假直接给自己制造“千年锈迹”。榫卯,本是7000年的中国绝技,被韩国改头换面成“大木匠与木结构建筑艺术”,打包申遗。视频里斗拱直接“克隆”山西应县木塔的设计,活生生变成“自己发明”。还有“燃灯节”,跟中国自贡的彩灯几乎是照搬,有脸说“原创”,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韩国申遗热潮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驱动。申遗后的安东河回村,一年游客猛增八倍,相关产业年均增长23%。怪不得韩国政府“血本投入”,雇奥斯卡得主,拍出艺术大片,还不忘插入民族苦难记忆博同情。韩国甚至联合柬埔寨、越南等申遗拔河项目,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简直是文化界的组团“打擂”。
可惜,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说豆酱历史悠久,那你得看看马王堆出土的2100年前豆酱坛子;说酱油工艺,也得读读北魏《齐民要术》。”明明中国文献写得清清楚楚,却让韩国硬凑出一个“辣酱必加辣椒”的工艺,然鹅辣椒16世纪才传到朝鲜半岛。甚至给《齐民要术》安了新罗秘方的名号,编造金氏家族三百年传承。面对战国驯化黄豆的事实,能否心虚一点?难怪日本文化厅直言:近20年韩国申遗,有73%存在历史造假。
气氛变了,这次终于轮到中国主动出手。2025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上交了137份证据直接点名韩国5项“挪用”非遗,涉及青铜器、燃灯、面具等。联合国也看得出问题的分量,第一时间下了45天“死限”。证据要拿得出手,历史链条得闭合,否则认证就得悬起来。
韩国国内这会儿也不平静。媒体喊“中国文化霸权”,说“本就相近的文化凭啥不能共享”。但韩国一些学术机构,其实心里门儿清。私下承认不少项目就是从中国来的,只不过抢注早。嘴上不肯服软,脚下也在打退堂鼓。
这次中国不仅是“投诉”,还趁机推动联合国非遗申报标准的调整。提出要把“历史溯源”放在核心位置,而不是只问“活态传承”,不看起点。以前“只要还在传承,谁都能申遗”的思路,现在有反转的苗头。中国要在规则上争取话语权,把文化挪用堵住不留死角。
中国国内也没闲着,原先分散的“酿造酱”小类项目整合起来突出多样性;审批模式也更加开放,专家能直接提案,不靠政府递条子。更早申报更快布局,就是要避免“暖炕”那样被韩国捷足先登的尴尬。文化遗产不是哪家能随意贴牌造假,规则和证据说了算。
这一轮较量,归根结底是谁对自己文明更自信,谁能把传承讲到世界信服。中国在非遗规则里争主动,既是为自家文化立规矩,也是对国际“扒皮”公司一次正面警示:别想通过抢注、篡改,轻松偷走别国智慧的果实。将来国际上谁还想耍点小聪明,恐怕得重新掂量掂量了。
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与支持!点点分享,点点赞,祝您蛇年财源滚滚、万事顺意!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