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以来,皇帝与妃子离婚一直是一个几乎不可想象的事件。然而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这一历史的奇特事件却真正发生了,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堪称史无前例。
这位不惜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的皇妃,正是清朝最后一位帝妃——额尔德特·文绣。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成立,由于清朝是主动退位避免了武力冲突,民国政府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格外宽容。每年给他400万银元作为生活费用,并在其他方面给予照顾。16岁时,溥仪的长辈决定为他物色一位妻子,宫廷中很快送来了数十张照片,每一张都代表着一位待嫁的少女。
溥仪从中选择了文绣,准备立她为皇后。然而,显然在这时,溥仪已不再拥有实权,最终,端康太妃为他选定的皇后并非文绣,而是来自名门望族、容貌端庄的婉容。溥仪心知肚明,他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只能接受安排,然而,他所能争取的,便是让文绣成为他的妃子。结婚当天,尽管清朝已灭,许多遗老依旧为溥仪的婚礼筹办盛典。文绣成为皇妃的过程,就像溥仪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个圈一样,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几乎是溥仪没有预料到的——几年后,文绣将会通过一种“画押盖章”的方式结束两人的婚姻关系。
婉容的成长背景让她受到了西式教育,个性活泼、直率,初时溥仪并未特别青睐她。而文绣则温柔、内敛,性格谦和,溥仪对她显得格外宽容,甚至专门请了外籍老师教文绣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婉容在溥仪面前的娇俏、撒娇逐渐占据上风,并且她不断挑拨离间,陷害文绣,使得溥仪逐渐倾向于婉容。原本宁静的宫廷氛围因两人之间的争斗而变得日益紧张。溥仪对文绣的态度也逐渐从宽容转为厌烦,文绣尽管没有主动寻求改变,却始终保持着自己那份安静与无奈,她更倾向于过一种平凡、孤独的生活。
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溥仪无奈带着婉容与文绣一起迁居天津。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文绣开始迈出了“婚姻革命”的第一步。1928年9月,婉容的生日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宾客云集,礼物堆积如山,而当文绣的生日来临时,溥仪甚至忘记了她,这一幕彻底让文绣心灰意冷。
其实,文绣之所以决定与溥仪离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曾有一家报纸报道了她的困境,指出自从她嫁入溥仪的宫中后,从未与溥仪共同生活过一次,早已成为“守活寡”。这一事实,揭示了文绣与溥仪之间的深刻隔阂。
溥仪长年未与文绣同房,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年幼的溥仪在宫廷中成长,缺乏父母的关怀,周围人对他缺乏尊重,这使得他从小就遭遇了一些不良的经历,导致了身体上的缺陷,影响了他与妻子们的正常夫妻生活。婉容虽是皇后,但她也从未享受到与溥仪亲密的关系,最终她因身体的需求而出轨。归根结底,溥仪与婉容、文绣的婚姻都形同虚设,他们之间并无真挚的感情。文绣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她需要得到溥仪所无法给予的关怀与支持,因此,她最终决定离开。
1931年,文绣在妹妹文珊和玉芬的帮助下,从溥仪在天津的住所“静园”逃离,随后她请来三位律师,开始着手准备离婚协议。这个消息立即震惊了整个中国,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溥仪得知后十分惊讶,未曾料到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事,随即派人与文绣协商,希望她能放弃离婚。但文绣已心意坚定,溥仪的努力未能挽回局面。
文绣委托的律师向法院递交的诉状写道:“控告溥仪虐待文绣,致使她无法忍受。溥仪生理上有缺陷,九年婚姻未曾过夫妻生活,决定离婚,并要求50万元赡养费及个人物品。”此事很快成为全国的谈资,溥仪的生理问题也被广泛传播。溥仪面对尴尬,立即派人与文绣商议,最终提出了离婚的条件:双方解除婚姻关系;溥仪支付文绣五万五千元的生活费;文绣可以带走日常用品;文绣回到母亲家并承诺终生不再婚;双方不损害对方名誉;文绣撤回诉状。
经过数天的僵持,“末代帝妃离婚案”终于尘埃落定,文绣成功获得了自由。此后,她改名傅玉芳,在一所私立小学担任老师。然而,她的真实身份很快被揭露,没过多久,她只得辞去教职。文绣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