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题记
曾经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摩肩接踵”,其辉煌的景象虽然已成为历史,但仿佛仍旧在眼前,历历在目。那时的唐朝,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无论是来自亚洲的邻国,还是遥远的波斯、阿拉伯等西亚国家,遣唐使纷纷前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许多人以留唐为官,作为终极理想。唐朝以其开明、包容的姿态,向外界传授先进的制度与军事科技,堪称慷慨大方、倾囊相授。
然而,令人心寒的是,曾受中国帮助的国家,尤其是日本,似乎已将这段历史抛诸脑后。在中国最为虚弱的时刻,日本却趁机侵犯,犯下种种罪行。如此冷漠的“回报”,令人心生寒意,仿佛坠入冰窟。然而,这并非所有国家的行为。有些国家,在中国援助下,依然保持着感恩之心,回报的方式也是不计其数、无价的。
例如,我国曾经帮助的一个非洲小国。尽管我国在过去30年中给予了它大量援助,但它的回报同样是无比珍贵的。这个国家究竟是哪个?它为我国提供了怎样的回报呢?
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尽管新型流感、经济封锁、贸易冲突等多重因素困扰着我国,但我国的GDP总量依然达到了惊人的1210207亿元美元,同比增长3%,仅次于美国。尽管在这一平稳增长的背后,却潜藏着一系列困难。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资源短缺,尤其是无法迅速提升生产力,造成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均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获取更多的资源,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我国向发达工业国转型。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技术限制,我国目前无法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全面开采这些资源。而这些资源不仅要满足工业化建设需求,也需要用于改善民生。这便是为何我国每年需要花费上万亿美元进口资源,解决内需困境。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缓解问题,远非根本解决之道。那些比我国更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西方国家,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它们的解决方式无非是两种:要么将一些贫穷小国当作殖民地,榨取资源;要么挑起他国内乱,趁机侵占资源。对于当地人民的死活,这些国家大多毫不在意。
幸运的是,我国的前领导人在建国初期便预见到这一发展难题,并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决定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稳定关系,携手共进。这一战略,便是所谓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构想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实施,尤其体现在援助亚非拉地区。而加纳,便是我国援助的一个重要对象。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在近代史上,殖民者对这片原本富饶的土地进行了肆意的资源开采,尤其是黄金等珍贵资源,毫不顾及当地环境的破坏。当我国援助人员首次踏上加纳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因过度开采,加纳的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垃圾遍地,废弃物散落各处。经过了解,当地人告诉我们,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处理工业废料,竟将其随意倾倒在这些非洲国家,导致加纳成为一座充满废弃物的“臭气熏天”的废墟。面对这样的局面,加纳人民既愤怒又无力,他们眼中的麻木和绝望令人心碎,他们似乎已经认为,世界已然抛弃了他们。
然而,中国却没有放弃。刚开始时,加纳人认为这些来自中国的援助者可能只是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久后便会离开。可没想到,中国援助者的真诚与坚持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尽管存在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困难,但中国人始终坚持帮助加纳,足足30年。虽然加纳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已被他国掠夺,国家发展面临困难,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感恩。
加纳最终送出了重磅回报——一整座铝矿的开采权。这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至关重要。通过与加纳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中国不仅解决了部分资源问题,也为两国未来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某些西方媒体曾不怀好意地向加纳提问:“中国的援助,或许只是为了获取你们的资源,你们为何要如此回报?”而加纳人则回应道:“至少,他们来过。”
正如这句回答所揭示的那样,日久见人心。中国对加纳及其他小国的帮助和付出,早已深深铭刻在当地人民的心中,而这种真诚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广泛的回报。即便在面对国际封锁与挑战时,中国仍能获得其他国家的帮助,并突破重重困难,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