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世界#
风,从太平洋吹来,带着海的咸涩,也带着时间的味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远方,传来一声汽笛,悠长而缓慢。那是旧式的火车,在铁轨上,发出沉重的喘息。
有人问:为何东方巨龙,高铁疾驰,一日千里?而西方雄鹰,却依旧在旧铁轨上,蹒跚而行?
这个问题,像一把钝刀,割在心头。
一个老者,他的名字,像一根刺,扎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曾一针见血,道出其中玄机。他的话,像一杯烈酒,辛辣,却也清醒。
“他们,追求的不是速度。”老茶馆里,茶香氤氲。一个老者,须发皆白,眼神却亮如星辰。他轻叩桌面,声音不大,却字字敲在心坎上。“他们,追求的是利润。”
利润。 这两个字,像两座大山,压在许多人头上。
“高铁,投入巨大。修一条路,要多少钱?修多少年?”老者呷了一口茶,目光深邃。“那些钱,若投到别处,或许能更快地生出‘金蛋’。”
我心底苦笑。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明明可以练就绝世轻功,却非要花心思去研究如何用最少的力气,去抢最多的银子。他或许富甲一方,却永远无法领略“风驰电掣”的快意。
“经济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老者忽然问。 他的问题,像一柄剑,直指人心。
是为了数字的堆砌?是为了账面上的光鲜?还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更快地抵达远方,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
“他们有飞机,有汽车。”老者又道,“所以,他们觉得,高铁并非必需。就像一个富家翁,家里有马车,有轿子,便觉得步行是多余的。” 可他忘了,马车再快,也快不过风。轿子再稳,也稳不过心。
“这世间,总有些东西,不能只用金钱衡量。”老者目光望向窗外,那片被夜色笼罩的城市。“就像那江湖侠客,他拔剑,不是为了金银珠宝,而是为了心中的道义。那道义,无形无质,却重于泰山。”
我明白了。 美国,没有中国那样的高铁,或许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不愿将那巨大的投入,放在一个短期内无法带来巨额利润的项目上。 不愿为了“公共利益”这四个字,去动摇那些既得的“私利”。
“可路,总要有人修。”老者缓缓起身,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修路,是为了通达。通达,是为了交流。交流,是为了融合。”
他说的,是长远的眼光。 是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智慧。
“若只看眼前,只看囊中之物,那路,永远也修不到远方。”老者声音渐低,却字字清晰。“就像那井底之蛙,它以为头顶那片天,便是世界的全部。可它不知,天外有天,路外有路。”
夜,更深了。 窗外,汽笛声渐远,渐弱。 高铁之谜,或许并非谜。 它只是,两种不同哲学,在时间长河里的,一次无声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