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秦始皇派徐福带几千童男童女出海,真的是被 “长生不老药” 忽悠了?错了!这个横扫六国的狠人,怎么可能为了几粒虚无缥缈的药丸,砸下这么大成本?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位千古一帝藏在海平面下的真实算盘。
一、琅琊台:砸钱三万户,不是为了看海景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到琅琊(今山东青岛),当场拍板干一件大事:迁三万户百姓到海边,免十二年徭役,建一座超级高台。三万户啥概念?相当于现在一个县城的人口!搁今天,这就是 “国家级工程”,得配直升机航拍那种。有人说,这是秦始皇在搞 “面子工程”,刻点 “皇帝威武” 的碑文炫耀。确实有这层意思 —— 刚灭了六国,得让东边的老百姓看看,啥叫 “大秦霸气”。但更关键的是,琅琊这地儿是齐国旧地,当年最后一个投降,秦始皇压根不放心。他把高台修在这儿,就像在人家家门口立了个巨型摄像头:“看见没?朕的眼睛盯着呢,谁要是敢闹事,先看看这台子有多高!”
二、四次跑海边,皇帝是不是有 “海景瘾”?
秦始皇当皇帝 11 年,五次出巡,四次往海边跑。从北边的碣石(今河北昌黎)到南边的会稽(今浙江绍兴),海岸线快被他踩出一条路了。有人说,他是 “内陆人没见过大海,想去打卡”。拉倒吧!皇帝出巡一次,随随便便调动上万人,粮食得从千里外运,路上光安保就得累死人,哪是去旅游的?他盯上的是海边的 “钱袋子” 和 “命根子”。先说 “钱袋子”:齐国靠煮海盐发家,盐有多重要?古代相当于 “白色黄金”,能换粮食、换兵器。秦始皇在琅琊设盐官,把产盐的地儿全抓在手里,等于捏住了经济命脉。再说 “命根子”:东边的越人、闽人不服管,时不时搞点小动作。秦始皇每次到海边,都要带着军队晃一圈,顺便修个驰道、设个郡县,意思很明确:“这片海,现在姓秦!”
三、徐福出海:带种子和工匠,真的是找神仙?
重点来了!公元前 219 年,一个叫徐福的齐国方士跳出来,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住着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神仙。秦始皇一听,立马拍桌:“给你人!给你船!赶紧去!” 第一次没找到,徐福回来编理由:“海上有大鲨鱼挡路,得用强弓射!” 换别的皇帝早砍头了,秦始皇居然又给了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种子、能工巧匠,让他再去一次。这哪是找仙丹?分明是派了一支 “殖民小队”!想想看,带种子干嘛?种地。带工匠干嘛?搞生产。带那么多人干嘛?开荒啊!有学者说,秦始皇压根不信什么神仙,他是借着 “求仙” 的名义,让徐福去探探海外有没有地盘能占。就像现在老板派员工去 “开拓新市场”,嘴上说 “去学习交流”,心里想的是 “给我把客户抢回来”。徐福要是真找到仙药,好,我长生不老;要是没找到,能占块地回来也行,怎么算都不亏。
四、秦国水师:内陆人玩船,能行吗?
说到这儿有人问:秦国不是靠陆军打天下吗?怎么突然玩起船了?其实早在灭楚的时候,秦国就有水师了。那时候要过长江,没船根本不行。他们造的楼船,能装几百士兵,甲板上能射箭,船舱里能囤粮食,跟现在的小型军舰差不多。统一六国后,海岸线那么长,总不能让海盗随便逛吧?秦始皇在沿海设据点、驻军队,水师就在海上巡逻。你以为他只想守着陆地?错了!徐福的船队能出海,背后得有海军撑腰,不然路上被海盗劫了咋办?可惜啊,这么大一盘棋,没下完就凉了。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死在巡游路上,没多久秦朝就乱了。那些楼船水师、海外计划,都跟着埋进了土里。
五、说点大实话:秦始皇到底咋想的?
现在回头看,秦始皇的操作其实很 “务实”:
修琅琊台:镇住东边的刺儿头,顺便宣传国家实力。
跑海边:把盐和地盘都抓在手里,不让别人惦记。
派徐福:不管有没有神仙,海外总得去看看,万一有好处呢?他不是迷信,是野心太大 —— 陆地统一了,还想看看大海另一边有啥。可惜当时的人不懂,觉得他是 “被方士骗了”,直到现在,还有人把这事当笑话讲。但仔细想想,一个从陕西黄土高原走出来的皇帝,能把目光投向大海,甚至试着派人去探索,这胆子够大的。要是秦朝能多撑几十年,说不定中国早就有 “海上帝国” 的影子了。
最后问一句:你觉得徐福真的是去骗秦始皇的,还是俩人合伙演了一出 “求仙戏”,偷偷搞扩张?欢迎在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