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决定,授予199名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授予120个集体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是中国夏商周考古学的领军团队,常年在夏、商、周三代的都邑遗址开展工作,深度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商文明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承担着夏商周考古学学科建设和学术攻坚的重任。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近年来新进青年研究人员集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绝大多数。为尽快帮助青年同志成长成才,保证人才梯队建设,研究室以“青年导师”方式充分发挥考古队内的“传、帮、带”传统,帮助青年同志完成从学校到科研工作的转换,帮助他们确定研究方向与领域,为青年同志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年轻同志在入职后长期扎根田野考古一线,迅速成为野外工作的主力军,普遍年均田野工作时长近300天。他们无惧寒暑,不避风雨,用坚守诠释初心,以创新勇攀高峰,以传承培育薪火,不断磨练自身技能,保证每年考古发掘任务优质完成。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党支部在殷墟博物馆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基层考古队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成才。2024年,研究室党支部组织在党员人数最多、联系青年干部学者最紧密的站队成立安阳工作队党小组和偃师商城—二里头联合党小组,研究室党支部和党小组定期组织思想政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着力提高一线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李潇檬(右一)清理殷墟商王陵区祭祀坑
赵珂艺(左三)在殷墟大司空南地拍摄遗迹平面照
张飞在二里头遗址清理遗迹剖面
在党建引领下,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成为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的沃土。“80后”的王迪同志2023年3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2024年被任命为安阳工作站副站长,是研究室青年同志的表率。2024年,研究室牵头申报的“三代都邑的墓地人群结构与血缘组织关系研究” 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该项目以夏商周考古研究室青年同志为主体,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青年学者组成创新团队,聚焦夏商周考古的前沿问题,通过有组织科研凝聚力量,助力青年学者的成长。
王迪(左一)、何乐君(左二)清理洹北商城1号基址红烧土堆积
郝宪莹(左一)、何乐君(左二)、赵海涛(右一)在二里头遗址发掘
2024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要求,落实社科院党组对加强陶寺、二里头、殷墟三大遗址研究阐释工作的指示精神,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的10位青年同志服从所党委安排,全身心投入三大遗址的田野发掘和研究阐释工作中,谱写无私、无悔的青春篇章。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过去五年,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出版考古发掘报告4部,专著和科普读物20部,发表发掘简报46篇、学术论文400余篇,研究室主导或参与的项目连续获评2022、2023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研究室成员主持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评优秀,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是一个兼具学术厚度与青春热度的集体,本次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是对既有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更是全国青年考古工作者长期扎根田野,青灯黄卷,奉献基层的缩影。
未来,研究室全体成员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传承、发扬考古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正气、有担当的青年铁军,以考古学研究助力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以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学术作风,聚焦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重大学术问题,攻坚克难,取得重大成果,书写属于新时代考古人的奉献篇章。
供稿:王含元
审核:张志琦
责编:昭晣 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