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本应迎来日本天皇裕仁的审判。天皇裕仁是否应该被绞死暂且不论,至少他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并废除天皇制度。然而,裕仁天皇竟通过贿赂麦克阿瑟,获得了“免死金牌”,不仅避免了审判,甚至天皇制度也得以保留,他依然稳坐宝座。那么,这种结果是否公正?为什么麦克阿瑟会接受裕仁天皇的“贿赂”?他究竟收了多少钱,才能使他毫不犹豫地违背道义?
要想了解这是否公正,首先必须问一个关键问题:裕仁天皇是否应该为这场战争承担责任?
答案显而易见,裕仁天皇理应负责。首先,他并非一个“政治之外”的象征性君主,相反,他实际上掌握了日本的大权,并深深卷入了政治决策。裕仁继位后,天皇制度中的长州、萨摩九元老顾问制早已崩溃,剩下的几位元老也已经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制衡天皇。裕仁掌权后,实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能够决定日本的政治走向。比如在卢沟桥事变发生时,裕仁完全有机会改变局势,但他选择了继续推行侵略政策。事变发生后仅四天,裕仁就接见了包括首相、参谋总长等在内的多位高官,批准了对华北增兵的计划。这一举动直接促使了日军在中国北方的侵略,最终演变成全面的侵华战争。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裕仁就是这场战争的推动者。
其次,裕仁本身就是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推行者。1937年,他批准将军队调往上海,间接纵容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痛苦。1940年,他不仅批准了加速南进的政策,还同意了对美国和英国开战的方针。紧接着,他发布了对美宣战的命令,使得这场战争迅速蔓延,导致更多国家被卷入其中。
奇怪的是,尽管在这些决策中,许多政府和军部的负责人被判定为战犯,唯一逃脱审判的却是裕仁天皇。裕仁不仅没有被绞死,甚至还继续坐在天皇宝座上,享受着特权。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美军代表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为何保下裕仁天皇?一些人认为是因为考虑到日本民众的情绪,怕激起民众的不满。1946年,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天皇的态度非常冷淡,只有4%的人表达了对天皇的担忧,其他人大多表示无所谓。甚至一些日本报纸刊登了漫画,描绘了天皇被送上绞刑架的情景,旁人却毫无反应,似乎对此毫不关心。这表明,战后的日本社会已处于一种“虚脱”状态,民众因失去家园、身陷困境而迷茫,唯一的目标可能就是“活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将裕仁定义为战犯,送上法庭接受审判,无疑是最合时宜的选择。然而,美国并未如此行动,因为他们并未视裕仁为威胁,反而希望利用他作为傀儡,以维护美国在日本的利益。
许多人认为,裕仁虽然权力巨大,但绝非一位“精明能干”的领导者。从小被送到日本海军接受教育,实际上是为了让元老顾问控制他。裕仁虽然权力空前,但他性格自私多疑,缺乏真正的领导能力,最终导致日本走上战争的道路。美国看到了他缺乏能力的本质,因而决定保留裕仁,让他继续维持天皇制度,并利用这一点来操控日本。
在这一过程中,麦克阿瑟发挥了关键作用。当裕仁得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时,他立即做出积极回应,准备好热烈的欢迎仪式,目的明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给麦克阿瑟留下好印象。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顺利抵达日本,他被日本的盛大仪式所震撼。然而,最初麦克阿瑟依然倾向于审判裕仁,毕竟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随后,裕仁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渐改变了麦克阿瑟的看法。他不仅积极配合麦克阿瑟,还主动交出了菲律宾的财物及其个人财富账户。尽管具体金额未被公开,但可以推测,这些财富并非少数。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裕仁甚至不惜公开发表《人间宣言》,承认自己不具备神性,并剥夺了天皇的神圣地位,这本是历代天皇极力维持的神权。裕仁为了保全自己,直接将责任推给了东条英机和近卫文麿,称自己是“傀儡”。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逻辑,因为如果他真是傀儡,如何能够亲自更换首相?
更加荒唐的是,裕仁竟然将731部队的所有研究成果交给了麦克阿瑟,鼓动美国使用细菌战,这显然严重违反了人道主义。最终,麦克阿瑟接受了裕仁的“诚意”,在1945年9月确认了天皇的地位,成为其“庇护者”,使裕仁逃脱了法律的审判。
关于麦克阿瑟为何保护裕仁,有人猜测他个人的优越感和对社会改造的雄心也起了作用。他希望在日本实施自己的意愿,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力挺天皇。而且,麦克阿瑟并非单独行动,他的同僚们也支持这种做法,有的甚至与日本方面有婚姻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对天皇的支持。
1946年,盟军默许日本警方逮捕那些反对天皇的人,这显示出审判的公正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实际上,东京审判并非纯粹的法律审判,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麦克阿瑟等人为了保障美国在日本的利益,决定保护裕仁,保持天皇制度的存在,这样既能确保日本的稳定,又能最大程度地为美国谋取利益。
如果东京审判没有这些政治因素,单纯作为法律审判进行,裕仁天皇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可以参考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遭遇。威廉二世在一战后退位,最终被确定为战犯,尽管他逃往荷兰并未被引渡,但他晚年的生活极为煎熬。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裕仁也应该成为战犯,天皇制度应当被废除,而非让他以“傀儡”的身份逃脱所有责任。
最后,裕仁天皇不仅免于审判,还保住了天皇制度,而包括23名高级将领在内的皇族亲王也同样未被起诉。1989年裕仁去世,但他所犯下的罪行并未随之消失。正如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所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必须铭记那些为我们的未来付出生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