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十大元帅中,徐向前元帅与毛主席的相识较晚。当毛主席的名字已经响彻南方多个城镇时,徐向前的名字仍未显赫。实际上,徐向前是开国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早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他曾受命寻找毛主席,但遗憾的是未能找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任命徐向前为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然而,由于徐向前当时正因身体原因养病,他难以承担军务繁重的总参一职。因此,毛主席不得不将这一重任暂时交给聂荣臻元帅。
但聂荣臻的总参长职务前面始终加了一个“代”字,表明毛主席心中最合适的人选依旧是徐向前,也因此,这一职位被毛主席为徐向前保留了五年之久。徐向前于1901年出生,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志向,立下了长远的理想。10岁时,他进入私塾求学,两年后转学至一所新式学堂,开始接触历史、地理、物理和算术等现代知识。这些近现代的知识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渴望。18岁时,徐向前考入了由国家资助的太原师范学院,在那里,他系统地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教育,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单纯通过教学是无法拯救国家的。1924年4月,徐向前考入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正式踏上了军旅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上海招生点由毛主席亲自主持,这也是徐向前与毛主席的第一次间接接触,尽管当时的他并不知情,也未曾见过毛主席本人。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徐向前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并参与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他在一系列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迅速晋升为排长,成为了一名基层指挥官。徐向前是共和国将帅中少数几位接受过黄埔军校教育的开国元勋之一,正因为如此,他的军事素养极为出色,对战局和战役的掌控也非常有力。1929年,徐向前接到紧急命令,前往鄂东北担任工农红军第31师师长,而前任师长吴光浩已在战斗中牺牲。接管师长职务后不久,广西军阀罗霖和河南土匪李克邦联手试图南北夹击,意图消灭第31师。但徐向前凭借少数兵力,运用“避强击弱”的战术,机动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他同时发动当地群众和自卫队持续骚扰敌军,使敌人始终无法集中优势力量,最终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这场战斗后,徐向前的队伍逐渐壮大,武装力量从最初的五个大队三百多人,扩展到五个大队七百多人,同时也不断扩大了控制区域。此时,徐向前的指挥才能愈发显现,他在作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升自己的战术水平,提出了游击战七条原则,极大增强了游击战的战斗力。到了1931年,毛主席已听闻徐向前的名字,知道他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屡次指挥出色,且曾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此时,毛主席已经对徐向前有了很高的评价,尽管两人尚未见面。直到1935年长征时,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胜利会师后,徐向前才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见到他时,紧紧握住他的手,称赞道:“你就是那个在鄂豫皖大别山打了漂亮仗的徐总指挥,向前同志,你辛苦了。”当时,徐向前的原名是徐象谦,后来为了表达革命勇敢前进的决心,他将名字改为徐向前。
此次会面后,毛主席对徐向前印象深刻,两人深入交流了关于革命和战事的话题。此后,中央为徐向前举行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授奖仪式,毛主席亲自代表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授予他一枚五星奖章。这枚奖章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授予八位将领之一,徐向前也是其中的获奖者之一。由于战事频繁,徐向前长期驻扎在大别山,直到此时才有机会接受奖章的颁发。徐向前长期的革命经历与卓越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然而,长时间的战斗也让徐向前的身体受到极大摧残,常常头痛不已。在党的七大之前,徐向前因骑马外出时负伤,导致骨折住院,最终未能亲自出席七大。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亲自派人前往医院探望徐向前,并多次亲自慰问。
在病床上,毛主席与徐向前谈及时局,分析抗日战争的前景及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态度等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徐向前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他的身体状况十分关心,并为他安排了前往青岛的疗养。那一年,毛主席任命徐向前为解放军总参谋长,但由于身体原因,徐向前无法履行这一职务,毛主席不得不将这一重任暂时交给聂荣臻元帅。即便如此,毛主席仍然为徐向前保留了这一职务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54年粟裕大将被任命为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