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历史上以其辉煌的成就和跨越多个省份的地理范围著称,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湖北省辖的荆州地区和荆州市的历史变迁,以及荆州是否有可能重新接纳那些曾经分出去的城市——荆门、仙桃、潜江和天门。追溯到1951年,荆州专区涵盖了钟祥县、荆门县、京山县、天门县、潜江县、沔阳县、江陵县、松滋县、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等11个县。1952年,沔阳县一分为二,分别成为沔阳和洪湖两县。
1979年,荆门县的城关镇和周边地区进行了县改市,设立为县级荆门市,隶属于荆州地区。1983年,荆门市由县改为地级市,成为湖北省直辖市。1986年至1992年间,荆州地区下辖的石首、沔阳、洪湖、天门、潜江、钟祥等六个县相继改为县级市。1994年,随着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原本的“大荆州”区域内,5个县市相继脱离荆州的管辖。
在这一系列行政区划的变动中,湖北省决定撤销荆州地区,设立荆沙市,并将荆沙市划为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等。原由荆州地区管理的潜江、仙桃和天门三市划归为省直管县级市,剩余的县级市由荆沙市代管。如此一来,原荆州地区的中心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的潜江、仙桃和天门这三市,离开了荆州的怀抱。这次区划调整,导致荆州(当时的荆沙市)只辖3区和4个县,并代管3个县级市。
然而,荆州的分裂历史并没有止步于此。1996年底,原名“荆沙市”的城市更名为荆州市,原因在于“荆州”这个历史悠久、响亮的名称比“荆沙”更加具有吸引力。荆州市北部的荆门市则得名于古代荆州的门户,是中原通往大荆州的关键之地。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并,升为湖北省直辖市;但由于地级荆门市的地盘较小,1996年,荆州市将辖区内的京山县、钟祥市划归荆门市。
如今,荆州市2022年的GDP为3008.6亿元,位列湖北省第四,仅次于武汉市、襄阳市和宜昌市。值得注意的是,荆州市下辖的沙市区曾在历史上被誉为“小汉口”,其经济曾长期仅次于武汉,位居全省第二。但如今,荆州市的经济排名下滑,位列全省第四,且面临孝感市和黄冈市的紧追不舍。荆州由于地理位置曾为长江分洪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该市希望通过重新将曾经分出去的县市合并回荆州,以增强实力。
荆州市总面积为1.4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23.1万。在湖北省辖市中,荆州市的面积排名第六,人口排名第四,属中上水平。荆门依然是地级市,撤销地级市的难度很大。至于仙桃、潜江和天门三个省直管县级市回归荆州的可能性,相比它们独立成立一个新地级市来说,更为困难。毕竟,荆州并不在湖北省的中心城市体系之内,也没有特别的政治或经济优势去推动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