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是继中央根据地之后全国第二大苏区。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工农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然而,张国焘被派往根据地后,展开了大规模的“肃反”,导致许多革命干部遭受了迫害,甚至一些人不幸被冤杀。吴保才就是其中之一,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因张国焘的错误决策而失去了生命。那么,吴保才的生平与事迹,究竟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吴保才,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凤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困,吴保才和家人逃离家乡,辗转来到六安一带。稍微长大后,他成为了黄烟店的一名学徒。在那个年代,黄烟店的工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展开了多次斗争。吴保才在旁目睹这些事件,深受触动,也因此逐渐萌发了革命的思想。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吴保才积极参与了反帝斗争,投身到支持上海工人革命行动的行列。这段时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在深入学习后,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济贫苦百姓,才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坚定了革命信仰后,吴保才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决心跟随党的领导,共同探索国家解救之道。
1927年年初,吴保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随即而来的是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疯狂的迫害。面对严酷的形势,吴保才并没有放弃革命理想,而是继续积极投身到反抗斗争中。他与其他工人一起,在夜色的掩护下张贴标语,揭露国民党对革命的破坏,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较量。
除此之外,吴保才还积极在六安一带组织工人建立工会,带领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等基本权益。在吴保才的领导下,六安的工人成为了党领导的坚实力量,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31年,皖西北特委成立,吴保才当选为特委委员,负责协调组织的各项工作。1932年,红四方面军东征皖西,皖西北特委承担了红军后勤工作。在这项任务中,吴保才亲自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动员群众与工人提供粮草支援,最终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保障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胜利。
1932年10月,红27军成立,吴保才担任副军长,继续带领部队在皖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成功震慑了敌人。在随后的战斗中,吴保才发挥了重要的指挥作用。然而,1933年,红28军政治部的郭炳志叛变投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弥补这一损失,吴保才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反间计,成功消除了叛徒郭炳志的威胁。
具体来说,1934年5月,吴保才以组织名义向郭炳志发送了一封“表扬信”,称赞他“深入敌后”,并要求他在五日内取得情报。信件送达后,吴保才指示信使等待敌人发现后,再将信件和衣物丢弃。敌人捡到信件后,三天后郭炳志被敌人处决。可惜,吴保才的聪明计策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当年秋天,鄂豫皖省委对皖西地区进行了工作检查,而此时,张国焘正在根据地内展开“大肃反”。受张国焘指示,鄂豫皖省委也执行了这一错误政策,吴保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并在不久后被秘密处决。1934年秋,吴保才在霍山大化坪南河沿广场上被同袍所杀,年仅39岁。新中国成立后,吴保才被追认烈士,并得到了后人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