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以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决定实施战略反攻,部署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其中就有著名的陈谢大军。陈赓是陈赓,赫赫有名的大将,那谢富治又是谁呢?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他。谢富治为何能够与陈赓并列,成为陈谢大军的政委呢?
从某种程度上看,谢富治是一个相对不为人知的开国将军。关于他的传记资料并不多,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谢富治曾经的存在。那么,他究竟凭什么能够成为陈谢大军的政委呢?
陈谢大军的核心部队是刘邓大军第四纵队,进一步追溯,就是由陈赓领导的386旅。386旅的根源是红四方面军,陈赓之前在中央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可以说他是一个“空降干部”。然而,作为旅长的陈赓有着出色的指挥才能,但政委的职位却不能空降,因此,386旅的政委由王新亭担任。王新亭与谢富治是湖北老乡,并且都曾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在红四方面军中都曾担任过军政治部主任和政治部组织部长。
随着八路军的成立,王新亭的地位逐渐上升,他成为了386旅的政委,而王新亭所在的772团,正是386旅的主力团。当时的772团副团长是号称“疯子将军”的王近山。而陈赓与王新亭的配合也极为默契。陈赓由于受伤腿瘸,王新亭常戏称他为“瘸子”,而陈赓则戏称王新亭为“瞎子”,因为王新亭视力欠佳。如果他们一直搭档,或许历史上称他们的队伍应该是“陈王大军”,而非“陈谢大军”。
然而,王新亭的命运与陈赓有了分岔。王新亭在晋冀鲁豫第八纵队成立后,成为了该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开始在华北战场上独当一面。虽然陈赓依然非常有能力,但他也需要一位好的政委来分担工作,组织上便安排了谢富治与他搭档。红四方面军虽然涌现了许多猛将,但在政工领域却缺乏优秀的领军人物。而谢富治就是这样一位专注政工的将领。
谢富治本是386旅的一名团级干部,凭借卓越的能力,快速晋升,最终成为新385旅的政委。新385旅的旅长是陈锡联,谢富治与陈锡联是同乡且是战友,两人搭档默契。陈锡联具有出色的作战能力,谢富治则在他的带领下快速成长,成为了129师的主力将领,后来更升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
1945年,太岳纵队成立,陈赓担任司令员,谢富治则担任政委。在这段时期,谢富治的地位是一步步累积和升迁上来的。那么,他们的配合如何呢?
有一段时间,部队兴起了贫雇农当家的运动,陈赓出身贫寒,因此有些人提出他不适合继续担任司令员。谢富治虽然出身较好,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并没有为陈赓发声。陈赓感到十分失望,他希望谢富治能够帮他说句话,但谢富治却保持沉默。这场风波最终闹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支持陈赓,问题才得以解决。陈赓事后对妻子傅涯说,虽然与政委的关系并不和谐,但她不能因此与谢富治的家人疏远,依然要尊重和团结他们。
1955年,随着大规模授衔,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而谢富治则是上将,后来他成为昆明军区首任司令员,并接替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长,地位显赫。晚年的谢富治职位更高,成为国务院副总理。然而,他的一生也有遗憾,因一时失误,谢富治死后被开除党籍,成为较少被提及的将领。因此,谢富治的宣传较少,相关资料也不多。他在革命战争时期虽低调,但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一个有着巨大历史功绩却几乎被遗忘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