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苏区是我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在湘赣边境地区领导建立的第二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在战争年代,这片根据地与赣东北及湘鄂赣根据地形成互为支援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中央根据地的安全,并在整个革命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曾在湘赣根据地坚持了整整三年的游击战争。他在极度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维持了湘赣苏区的革命力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他就是谭余保。在土地革命时期,谭余保曾担任湘赣省委副书记、临时省委书记等重要职位。在中央红军长征以后,谭余保领导湘赣游击队为主力红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那么,谭余保身上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谭余保出生于1899年,来自湖南省茶陵县。在大革命时期,他积极参与家乡的革命活动,曾担任茶陵县洮水乡农民协会筹委会的主任等职务。在1927年初,谭余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这一年,大革命运动惨遭失败。此后,谭余保跟随毛主席到达了井冈山,并参与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众多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谭余保在革命事业中承受了巨大的个人损失。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和小女儿都被反动派残忍杀害。然而,尽管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痛苦,谭余保依然坚定地投身于革命事业。1932年,谭余保被调任为湘赣苏维埃政府的副主席,还兼任财政部部长。不久之后,他又升任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在这个过程中,谭余保夜以继日地工作,亲自领导根据地的群众开展减租和抗租等斗争。同时,他还负责协调湘赣苏区与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湘赣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住了国民党军队的七个师,合计六万余兵力,为中央根据地争取反“围剿”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在随后的第四次反“围剿”中,他再次牵制了国民党十二个师,总兵力达十万,确保了中央红军的顺利胜利。
1934年8月,谭余保被任命为湘赣省委副书记。两个月后,中央红军开赴长征,谭余保则带领部队留守根据地,继续在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斗争,以支持主力部队的转移。同时,他还致力于恢复湘赣根据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着革命信念。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双方第二次合作的背景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在改编过程中,由于消息传递不及时,谭余保误以为是国民党的阴谋,险些误伤自己人。然而,当他确认了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消息后,积极投入到湘赣边游击队的改编工作中。1937年11月,湘赣边红军游击队被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一营,从此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历史浪潮中。
此后,谭余保前往延安,进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进行学习。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被调任为热河省委副书记。然而,由于长年投入工作、忘我拼搏,谭余保的身体日渐虚弱,解放战争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需要休养,以恢复体力。
新中国成立后,谭余保留在湖南工作,先后担任湖南省委纪委书记、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委副书记以及湖南省委书记等职务,为湖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0年,谭余保因病去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