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韩先楚将军军事生涯中的大事。虽然现在回头看,事件的发生带有些许喜剧色彩,但在当时却给政委罗舜初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47年9月的一个初秋日子。三纵的原司令员曾克林因调动岗位而离任,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接替了三纵司令员的职位。当时,政委罗舜初提出了一个秋季攻势作战计划,然而,韩先楚却不同意。他摇着头说:“这个方案的目标太小了,太保守了。”
罗舜初则坚持自己的看法:“小心做事没有错,而且上级要求我们谨慎打好第一次仗。林司令员告诉我们,‘百战百胜的秘诀,就是稳扎稳打,拿着豆腐当铁板,确保胜算再出击’。”
这让韩先楚有些焦虑,他反驳道:“可我们不能总是打豆腐吧!八纵、九纵作为刚刚升级的主力部队,他们一出手就打掉了敌人两个师。而我们三纵作为老牌劲旅,难道就只能消灭敌人一个团?这样打下去,岂不是跟老虎吃蚂蚱差不多,太没看头了!这次战役是各纵同时出击,不是比赛,但我们可不能落后!”
罗舜初感到有些愤怒:“我也想一次性消灭敌人一个师啊,但你看,我们面对的是敌第116师,无法轻易包围。敌人的防线坚固,资源充足,我们没那么容易就能把它一口气解决掉。”
韩先楚见时机成熟,便把罗舜初拉到作战地图前,指着一处地点说:“政委,我认为其实是可以尝试的,我们不去打西丰,而是直接向威远堡进攻。只要摧毁敌人的师部,敌方各团必然回援,到时我们就可以在运动战中逐步歼灭敌人。这样一来,我们很有可能消灭掉敌人的整个师。”
罗舜初听后,眼前一亮,认同了韩先楚的见解,但他依然担心敌军反击:“可是敌军的53军三个师在开原附近严密配合,陷入敌阵会有很大风险,而且威远堡距离沈阳仅100多公里,又在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增援很容易到达。如果敌军增援,我们很难应付。”
韩先楚认真地掏出一盒香烟,递给罗舜初一支,而他自己也点燃一支:“表面上看,西丰的敌人似乎孤立无援,但守军的兵力和防御工事都非常强大,攻击时我们不得不进行艰苦的攻坚战。而威远堡的敌人兵力较少,工事较为简陋,警惕性不高,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速战速决。”
罗舜初听后依然犹豫不决:“你说的也有道理,但不能急于求成。稳扎稳打,按部就班更为保险。”
韩先楚回道:“这不是我的一面之词,野司明确指示三纵的任务就是打击敌人116师,而不是仅仅消灭一个团。大兵团作战不能再像做小买卖那样谨慎。”
两人激烈争论,最后提议召开一次师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集思广益,讨论作战方案。
几天后,三纵的各级干部在东丰县小四平镇的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一开始,大家热烈欢迎新任司令员,韩先楚表示感谢。但随后,他毫不客气地切入正题:“罗政委,客套话就不多说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讨论作战计划吧。”
接着,罗舜初阐述了他支持的方案——先打西丰,歼敌一个团,并提醒大家考虑这一方案是否过于谨慎保守。大家都知罗舜初战功赫赫,他的方案得到了干部们的大力支持。
然而,韩先楚却毫不迟疑地反对了这一提案:“我不同意先打西丰。”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韩先楚接着走到地图前,指着威远堡强调:“三纵作为主力部队,必须打掉敌人116师,按照上级指示行事。我们要攻击敌人的师部,迫使敌人各团赶来救援,在运动战中逐一歼灭敌人。”
此言一出,会场陷入寂静。副师长杨树元打破沉默,表示支持韩先楚的计划,认为韩司令的方案有气魄,能消灭敌人一个师,比起罗政委的保守方案更具打击力。然而,其他人对此并不赞同。
韩先楚见局面僵持,便点名让邓岳发言,但邓岳却并不支持他,认为这个方案冒险,不如稳妥的罗政委方案来得实在。
会场一度陷入混乱,大家纷纷议论纷纷,有的对新司令员的风格感到不适应。罗舜初急忙安抚道:“大家可以直接发言,不必私下讨论。”
为打破僵局,韩先楚又请7师政委李伯秋发言。李伯秋赞成韩先楚的方案,认为虽然有冒险,但值得一试。
会议最后,罗舜初决定让大家举手表决。结果,只有两人支持韩先楚的方案,而大部分人则倾向于罗舜初的计划。尽管如此,当两套方案上报上级时,韩先楚的方案最终获得批准。
根据这个方案,三纵经过19小时的战斗成功歼灭敌116师,毙伤俘敌8100人,缴获火炮108门、轻重机枪283挺、汽车13辆,成为三纵首次独立歼灭敌人一个整师。
战斗胜利后,罗舜初递给韩先楚一支烟,并由衷地感叹:“还是老韩看得准啊。我们确实过于保守,没有抓住机会。”
韩先楚回应道:“如果不能拿下天王山,我也坐不住了。我们的部队不愧是好队伍,是你们这些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才让我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罗舜初笑着说:“三纵的确是一支好部队,有你这样出色的指挥员,三纵的未来更有保障!”
两位主官在深刻的争论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最终携手共进,成为一段美好的佳话。这种坦诚和合作精神,激励了战士们为共同的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