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建立后,因王莽改革的失败,导致社会动荡,群雄逐鹿,许多军阀割据一方。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南的千秋亭称帝,并开始了征战四方的征程,一一消灭各路割据势力。在这场纷争中,有一位军阀,聪明睿智,没有与刘秀抗衡,而是主动投降,确保了自己家族的百年富贵。那这位明智的人物究竟是谁呢?
一、新朝显贵
这位军阀名叫窦融,字周公,原籍扶风平陵。窦融与西汉王朝有着不小的渊源。他的七世祖窦广国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窦漪房的弟弟,曾被封为章武侯。窦融自幼便失去了父亲,生活困苦。在王莽摄政期间,窦融担任强弩将军司马,曾随军东征翟义,击败敌人并攻破槐里,凭借战功被封为建武男。此外,窦融与王家也有亲戚关系——他的妹妹是大司空王邑的小妾,而王邑又是王莽的堂弟,多次带兵平定叛乱,被封为隆新公。因为这个关系,窦融在长安生活时,常出入王族贵戚之家,并且与当地豪杰有着深厚的交情,以“任侠”闻名。窦融品行端正,孝顺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时常修身养性。新朝末期,窦融先后参与了王匡、王邑的镇压义军行动,还参与了昆阳之战。在王邑的推荐下,窦融被王莽加封为波水将军,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未能扭转战局。
二、割据一方
王莽去世后,窦融投靠了更始帝的大司马赵萌。赵萌非常器重窦融,先让他担任校尉,后又推荐他担任钜鹿太守。然而,窦融并不愿意前往东方,因为他认为“更始新立,东方尚且动荡”,而自己的先祖长期在河西任职,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因此他决定请求赵萌,将钜鹿的职务辞去,计划前往河西。赵萌支持他,并为窦融推荐了张掖属国都尉一职。
窦融到任后,采取了“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的策略,迅速获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河西地区很快安定下来。与此同时,随着中原局势的急剧变化,窦融联合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等地方官员,推举自己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窦融深知安定河西的重要性,开始加强军事训练,修建兵马设施,熟练掌握战术,使得这片地区成为动荡中的一片安宁之地。
三、归降东汉
虽然窦融在河西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但他并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当光武帝刘秀登基的消息传到河西时,窦融认为这是一个归顺的好机会。正当时,隗嚣已经自立为王并使用建武年号,窦融便决定“从受正朔”。然而,隗嚣看到了窦融的潜力,暗中游说他,“如今豪杰竞逐,谁能在这片混乱中脱颖而出,将来必能占有一席之地。”经过一番考虑后,窦融还是决定投降刘秀,表示愿意归顺。
窦融派遣长史刘钧前往光武帝的驻地,奉上书信并献上良马。光武帝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赐予窦融二百斤黄金,并加封他为凉州牧。窦融因而深受刘秀的宠爱,“赏赐恩宠,京师震动”,最终晋升为大司空。公元62年,窦融因病去世,享年78岁。窦融的后代也因此受益,世世代代富贵荣华,延续了百余年之久。
参考资料:
1.《后汉书》
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