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化身导游
妙语连珠讲解镇馆之宝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通讯员 夏梦 黄雨薇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湖北日报携手黄陂区融媒体,将镜头对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启一场“花式整活 玩转古今”的直播活动。在这场充满青春气息的直播中,年轻考古人用创意与专业,让沉睡千年的文明焕发新生机,也点燃了观众对文博探索的热情。
直播在博物院草坪极具现代感的艺术装置前启幕。这些造型新颖的装置,是志愿者们为庆祝盘龙城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精心打造。他们用充满青春气息的创意,为古老文明披上时尚外衣,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瞬间抓住观众眼球,也展现出年轻人对考古事业的热爱与自豪。
走进考古成果展区,90后宣传策划部主任宋若虹化身“文博导游”,热情分享她的考古故事。从偶然与考古结缘,到坚定地投身盘龙城遗址研究,宋若虹的讲述满是对考古的热忱。她介绍道,在日常工作中,团队打破多学科壁垒,深度融合研究成果,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盘龙城的奥秘。通过持续考古发掘,揭示出盘龙城城市聚落中心历经3个阶段的变迁,早期王家嘴的发现、中期小嘴铸铜作坊区的探索,以及杨家湾的重大考古成果,都为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文物讲解环节,宋若虹更是妙语连珠。她将铜带鋬觚形器比作“商代潮牌”,独特的造型、独一无二的属性,让这件文物成为“镇馆一哥”。绿松石镶金饰件则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见证了长江流域与中原的交流融合。
直播尾声,95后的贺潇华在文创展示区带来惊喜。这位播音、广电专业跨界而来的年轻人,发挥专业特长,将文博与潮流结合。他展示的“考古日记”手账本、青铜纹样积木等文创产品,以及“考古+盲盒+短视频”的创新玩法,打破了大众对考古的刻板印象,让文博以更年轻、更有趣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从充满创意的艺术装置,到专业生动的文物讲解,再到新颖有趣的文创展示,年轻考古人用他们的方式诠释着对文博事业的热爱。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这场“花式整活”的直播,正是当下文博发展的生动缩影。它不仅展现了千年文明的深厚魅力,更彰显了青春力量的无限可能。相信在这些充满热情与创意的年轻人的努力下,文博事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