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我为今日头条平台写过一篇关于新疆农机厂的文章后,网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给我留言:“写写轴承厂吧!想想都难过,多好的企业,被广汇兼并,开发成了商品房。”这条留言让我深感触动,决定再次探寻那段已经消逝的历史。
于是,我曾经两次亲自前往乌鲁木齐市的北京北路,试图寻找一些关于新疆轴承厂的痕迹。然而,令我遗憾的是,最终我什么也没有找到。幸运的是,我的同事王亚光为我提供了些许线索。王亚光从小在新疆轴承厂家属区的小平房里长大,而他的父亲王克国曾担任过新疆轴承厂的纪委书记。1986年9月至1987年12月,他在此工作。为了更深入了解新疆轴承厂的历史,我特地找到了王亚光家,向他了解他父亲以及工厂的一些往事。
新疆轴承厂曾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的轴承生产国营企业,主要生产的有中型和大中型带座外球面球轴承、外球面球轴承、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短圆柱滚轴承等多种产品。其中60多个轴承型号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优质产品,其中的90506(UC206)和90507(UC207)两种轴承更是获得了机械电子工业部的优质产品称号。同时,“带座外球面向心球轴承(XJ-3G180209K)”还远销德国、日本、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个时候,工厂的地址位于乌鲁木齐市北京北路43号,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其中9.4万平方米是生产区。
回顾其历史,1958年9月,乌鲁木齐滚珠轴承厂开始筹建,当时隶属于农机厂领导。行政架构设有多个科室,涵盖了生产、技术、检查、供销、劳资、财务等方面。初期工厂的生产车间只有三个,还设有基建队。1959年2月,工厂成立了党支部,6月便建立了党委。到了1987年,工厂已经有了14个党支部,共有116名党员,工厂的行政管理也变得更加完善。1980年2月,厂里还加入了西北轴承工业联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横向的合作与联合。
王亚光向我回忆起了他童年时的新疆轴承厂家属区的景象。家属区里有100多座小平房,红砖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记得小时候,王亚光和邻里家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玩耍。冬天,他们会打嘎嘎,夏天则跳皮筋、扔沙包、捉蚂蚱。那时的家属区绿草如茵,孩子们常常在草丛中追逐嬉戏。尽管大家都住在小平房里,但邻里之间关系亲密无间,彼此关怀,日子过得十分和谐美好。如今,原先的厂区已成了德丰小区,而家属区的所在则在北京路BRT公交站往西一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离开了这个曾经的“大家庭”。网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感叹道:“我们的厂子被广汇兼并,原本熟悉的厂区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楼房。那种感觉真是无法言说,太可惜了!我父母住的老房子还在家属区,但随着厂区的消失,这些记忆也随风而去。”她提到,现在仅剩下火炬学校旁的那几栋老旧平房,依稀能感受到过去的气息。火炬学校曾是新疆轴承厂的子校,也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另一位网友回忆道:“我父亲大约在1962年从农机厂调到新疆轴承厂担任厂长兼党委书记。当时,工厂面临着亏损即将关闭的困境。父亲下了军令状,誓言三年内将工厂扭亏为盈。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日夜奋战,终于成功地扭转了局面。1964年,自治区主席赛福鼎亲自签发了父亲的厂长任命书。”这位网友还特别提到,1965年国庆节,他的父亲作为有贡献的厂领导,被请上了国庆观礼台。
回望过去,新疆轴承厂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满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