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心中都有个霍去病,却被逼活成了卫青!大汉璀璨双子星的辉煌与落寞
创始人
2025-09-07 02:03:20
0

每个热血男儿心里都住着个霍去病,可现实却逼我们活成了卫青!

汉武帝时期的双子战将卫青、霍去病,堪称帝国双璧。

两人同为私生子出身,却都创下不世战功,彻底扭转汉匈格局。

有意思的是,这对舅甥性格截然不同——就像我们内心渴望的自我与现实中的妥协。

先说霍去病,简直是开了挂的存在。性格那叫一个锋利,想干啥就干啥,连汉武帝的面子都不给。

汉武帝让他学习孙子和吴起的用兵策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作战只在随时的谋略考虑,不应该受古代兵法的约束。”

李广的儿子李敢刺杀卫青,他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一箭把李敢射死。

他就像一团烈火,活得恣意张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至今让人热血沸腾。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谁不羡慕?

可现实里,咱们多数人都活成了卫青——一辈子谨小慎微,说话办事都得看眼色。

卫青这人,能力绝对没话说,但性格跟霍去病完全反着来。

这与他们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卫青打小就是个命苦的私生子,亲爹不待见,拿他当奴仆,后来逃回母亲身边给平阳公主当骑奴。

这种日子过久了,自然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子。你想啊,在平阳公主府当奴才,天天看人脸色,能不学会察言观色吗?

后来姐姐卫子夫成了皇后,他跟着显贵,但骨子里的谨慎没变。汉武帝让他干啥就干啥,从来不说半个 “不” 字。

虽然也是私生子,但霍去病两岁就撞上大运——卫子夫得宠后,他成了汉武帝"亲手养大的崽"。

武帝生病时,小娃娃在寝宫哇哇大哭竟把皇帝惊出身冷汗,病好了,便当场赐名"去病"。

这种开挂式成长,难怪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俩人打仗风格也不一样。

卫青像围棋国手,讲究稳扎稳打,擅长迂回包抄,以战养战。

第一次带兵出征,别人都打败了,就他赢了,直接把匈奴祭天的老窝龙城端了。

后来收复河套平原,采用 “迂回侧击” 战术,绕到匈奴背后,不光杀敌,还抢了无数牲畜,把匈奴的生存基础给端了。

他打仗不追求杀敌多少,而是尽量全掠对方的牛羊马匹等生活物资,同时破坏匈奴的经济,让他们没法再骚扰汉朝。

霍去病就不一样了,像个电竞选手,核心方针就一个字:杀!将匈奴人杀光!

17岁第一次跟着卫青出征,带着800人就敢脱离大部队,深入匈奴腹地,杀得匈奴措手不及。

他打仗从不带太多粮草,全靠抢匈奴的,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19岁两次河西之战,杀了4万多匈奴,直接让匈奴唱出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的悲歌。

他的战术就是以速度换胜利,不给敌人反应的机会,逮着匈奴就是一顿猛杀。

虽然霍去病的战绩更炫酷,但汉朝战马被他这种打法硬生生耗掉七成,而不像卫青那样通过掠夺能有效补充。

汉武帝对这俩亲戚态度也挺有意思。

前期重用卫青,毕竟卫青稳当,适合当统帅。

但后来更喜欢霍去病,为啥?霍去病性格像他,敢打敢冲,不拘小节。

而且霍去病年轻,没那么多复杂的关系,用起来更顺手。

所以后来汉武帝有意抬举霍去病,漠北之战让他俩各带10万兵,表面上公平,其实把好的兵马都给了霍去病,卫青带的是剩下的。

结果却是卫青碰到匈奴主力,靠武钢车阵硬扛下来,还差点包了单于的饺子,可惜李广迷路误了战机。

霍去病那边倒是顺利,直接封狼居胥,成了后世武将的最高荣耀。

但这对霍去病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事,并没有多大的能力考验。

要说结局,霍去病24岁就突然死了,史书没说啥原因,推测跟汉武帝有关——你想啊,这么任性的主,敢当着皇帝的面射杀大将,武帝死后谁能管得住?

霍去病的豪华葬礼,更像武帝的愧疚补偿。

卫青呢,霍去病死后,又苟活了十年。

史书记载很简单,公元前106年,汉武帝51岁这年,大概只有四十六七岁的卫青病死了。

明面上,这位大汉的臂膀得以善终,武帝也给予了极大的哀荣:按照阴山的形状建造了陵墓,与霍去病祁连山形状的陵墓遥相呼应。

但是,没人知道这十年,卫青心里会有怎样的苦。

可文人们却不理解卫青的苦,还挖苦他,揶揄他。

司马迁说他 “以和柔自媚于上”,王维写诗说"卫青不败由天幸"。

他们都忘了,正是这个"老好人"首创闪电战法,打得匈奴十年不敢南下。

当然,也可以理解,文人嘛,都喜欢霍去病那种张扬的个性,看不上卫青的世故。

但反过来想,在汉武帝手底下混,尤其是外戚,能不谨慎吗?

周亚夫多牛,最后还不是饿死了?卫青能善终,靠的就是这份隐忍。

俩人生存环境不一样,性格自然不同。

霍去病从小跟着汉武帝长大,一路顺风顺水,皇帝宠着,自然任性;

卫青打小吃苦,知道生活不易,只能小心谨慎。

说白了,霍去病是理想,卫青是现实。

咱们心里都想做霍去病,但现实里,多数时候只能像卫青那样,谨言慎行,顾全大局。

历史有时候就这么有意思,汉武帝任人唯亲,偏偏就这俩亲戚给力,打出了大汉的威风。

卫青和霍去病,一个像沉稳的老将,一个像锋利的少年,俩人合起来,才成就了汉匈战争的传奇。

虽然后人对他俩评价不一样,但不管是锋芒毕露还是隐忍低调,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都是牛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荆... 荆轲,这个名字几乎和“刺客”二字紧密相连,在中国历史上,他的故事因其勇敢与悲壮而闻名于世。荆轲的刺杀...
原创 廉...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21呈上。 关于长平之战的持续时间,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原创 不... 众所周知,早期日本民族因身材矮小而广为人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身高开始明显增加。那...
原创 他...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1949年,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杭州成功解放,谭...
从五代花釉钧瓷探寻柴窑 五代钧瓷桃型砚滴 左侧 五代钧瓷桃型砚滴 右侧 五代钧瓷桃型砚滴 前 五代钧瓷桃型砚滴 底 五代钧瓷...
原创 2... 当提到大清王朝时,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它的腐化、衰退和丧失尊严的历史。而在这三百多年的清朝史中,曾有一...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1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他... 在1966年,上级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北京卫戍区的级别从正军级提升为兵团级,并任命北京军区的副司令...
原创 陈... 前言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堪称“史上最强躺平学大师”——南陈后主陈叔宝。要说这位爷,那可真是把“摆烂”...
原创 李... 红十军团成立于1934年,起初由红七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并而成。成立后的红十军团肩负着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