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侍卫的权力有多大?
创始人
2025-09-06 22:32:34
0

一提到御前侍卫,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们出色的武艺、果敢的行动以及一种冷酷无情的气质。那么,侍卫这一职务究竟是如何演变起来的?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

顾名思义,御前侍卫就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侍卫。作为侍卫,他们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士兵。侍卫们不仅要具备非凡的武艺,而且在勇气和胆略上也要超越常人。若武艺不精,勇力不足,便难以成为侍卫,这也是成为侍卫的最基本要求。

随着清朝皇权的不断集中与巩固,侍卫队伍作为帝王的近臣,逐渐壮大了起来。而侍卫制度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制度框架。侍卫的品级被细化为四等,具体划分为:

- 一等侍卫,又称“头等侍卫”,正三品,共60人;

- 二等侍卫,正四品,共150人;

- 三等侍卫,正五品,共270人;

- 蓝翎侍卫,正六品,共90人。

此外,还有一些是随旗行走的宗室侍卫,按编制进行分配。

那么,这些侍卫的待遇和权力到底如何呢?事实上,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侍卫制度时,侍卫的职能尚未完全成形。最初,侍卫被调入宫中担任侍卫工作,跟随汗王,通常由一名大臣进行统领。当侍卫随军征战或升任外职时,仍需归属原隶旗籍,且当时侍卫并没有明确的品级,属于一种兼职性质的角色。

到了太宗时期,随着朝廷官制的逐步确立,内大臣一职逐渐成熟。选拔的侍卫多来自满蒙王公勋臣和宗室贵戚子弟,他们的家世较为显赫,地位较高,可以说,他们的身份有些类似成吉思汗时期的怯薛军。作为内大臣,其主要职责便是指挥宫中侍卫,随时待命,服务于皇帝。

在康熙年间,特设了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等职务,且并没有严格的人员编制和等级限制,这些职务通常由皇帝亲自选任。这些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职位,看似虚职,实际上最重要的优势便是能够时刻接触到皇帝,这对于权臣和王公大臣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御前侍卫,除了高额的俸禄外,他们的待遇十分丰厚。若是遇到帝后寿诞或外出巡行等重要场合,他们常常能够得到额外的赏赐。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御前侍卫,他们能近距离接触到皇帝。尽管这些职位地位显赫,侍卫们的晋升之路却相对较为宽松。许多从侍卫中出身的官员,最终可以官至卿相,例如和珅。

在清朝前期,佩戴花翎并非随意之事,只有内廷侍卫才有资格佩戴。因此,花翎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在平定台湾的施琅,平定后被封为侯爵,但他希望通过以侯爵身份佩戴花翎,却被兵部严词拒绝。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施琅的战功与对清朝的忠诚,特意赐予他花翎。若没有皇帝的特殊恩典,即便是亲王、郡王等高级贵族也无法随意佩戴花翎。

另一个象征权力的物品便是黄马褂。黄马褂是明黄色的官服,专为皇帝所用。当大臣被赏赐黄马褂时,便意味着他们得到了极高的荣誉。然而,侍卫们由于是天子的随侍,得以使用黄马褂,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

拥有侍卫身份的官员,晋升和调动的机会要比其他人多得多。在清朝,许多侍卫都能从军事岗位转向文职,最终成为权臣或重臣,这也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为了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守,乾隆时期决定将一些侍卫调到山西、直隶等边疆地区担任职务。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基层得到锻炼,还能提升他们的实际能力。侍卫被派到绿营担任职务时,其级别也会相应提高,例如一等侍卫可担任从二品副将,二等侍卫可担任正三品参将或从三品游击等职务。此外,侍卫们还可以转为文职,这是另一种优待方式。这一途径为侍卫提供了进入政界核心的捷径,让他们能够在政治生涯中得到更多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作者:安锦 刘备自荆州入川之后,迅速收复张鲁派来援助刘璋的马超,并攻占各处关隘峡口,最终兵临成都城下...
建造柏林墙的决定是如何通过的? 〔德〕博韦奇 联邦德国波鸿大学教授。 俄〕菲利托夫 史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通史研究所高级科研人...
原创 魏... 曹睿是曹丕的嫡长子,之所以能够登基为皇帝,主要源于他作为嫡长子的身份。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就实行嫡长...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历史中极具特色的角色,深具性格色彩,亦可称为典型的性情中人。他在为人处世上,常展现出不少不...
原创 送... 在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中,大家普遍认为王宝钏是个了不起的“恋爱脑”,然而,与王宝钏相比,代战这位公主...
原创 她... 《历史尘埃中的璀璨明珠:揭秘传奇家族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长河的每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总有一些家族闪耀...
原创 他... 891年,一位勇猛的将领率领着两千多名士兵归顺了朱温。没人能预料到,这位将领不仅迅速成为朱温麾下最为...
原创 清... 雍正六年七月的一天,在朝堂上,朝议接近尾声时,突然一名官员起身,声音响亮地说道:“皇上,臣有紧急事参...
原创 汉...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针对北方的草原民族,最理想的情形莫过于保留一个能够压制那些相对落后且更加野蛮的部落...
原创 民...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江苏武进人,祖先自明成祖时代起迁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