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此官职公认升迁难,且能力越强、政绩越突出,就更难获得提拔
创始人
2025-09-06 22:03:09
0

雍正年间,有一位叫做励廷议的汉族刑部尚书,深得雍正皇帝的器重。此人年资颇老,政绩显赫,雍正皇帝一直视其为得力之臣。按照雍正皇帝一贯的选人标准,像他这样的官员理应在不久的将来被提拔,升任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励廷议是翰林出身,曾在南书房担任过康熙帝的文学侍从,这样的背景使得他被认为是宰相的良好人选。雍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凭借着对律法的熟悉与精明的能力,励廷议很快便获得了皇帝的宠信。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直到雍正九年,励廷议仍旧留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毫无动静,职务未见上升。

与励廷议的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廷锡的升官速度堪称火箭般迅猛。蒋廷锡虽然资历不如励廷议,却在短短几年内便被提拔为大学士,这让人十分困惑。雍正帝一直以来对人才的选用极为注重能力,为什么他对励廷议如此“冷淡”呢?然而,真相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雍正帝对励廷议的赏识其实并不逊色于蒋廷锡,甚至数次下旨表彰他。

其实,问题出在励廷议个人的命运上。从康熙年间起,刑部尚书如果能力过强,皇帝过于倚重他,反而会让升迁变得更加困难。六部之中,刑部事物繁杂,责任重大,雍正曾生动地描述过刑部的特殊性:“刑名关乎百姓性命,最为重要,胜过吏部、户部。吏部用人失误,最多不过是某人提前或者延迟了就职;户部失误,影响到的只是财政,但知晓后可立刻纠正。唯有刑部失误,错判一人,便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生死存亡之间,关系重大。”

吏部与户部事务复杂,但不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只要用心管理,短时间内便能上手。然而刑部不同,若刑部堂官缺乏司法经验,他们将无法履行职责,甚至可能被司官牵着走,做出错误的决策。清初,刑部尚书与其他五部相似,选任时往往仅凭官员资历,忽视了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许多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刑部工作时毫无头绪,无法在司法审判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通常会在短期内得到纠正,官员们很快会被调到户部或吏部,最终进入高层,成为阁员。这样的流程让刑部一直处于“务虚”状态,也让康熙帝对刑部的工作产生了不满。

因此,康熙中期以后,刑部堂官的任期被延长,很多刑部尚书在此岗位上任职超过十年。然而,官员们的仕途并非没有限制,如果长时间没有晋升,那么他们的官运很可能到此为止。刑部在六部中的地位本就较为次要,排在第五位。按照惯例,刑部尚书若要升任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必须经过一次调任,通常是到户部或吏部工作,才有机会进一步升迁。

励廷议的情况正是如此。虽然他有着翰林的背景和正直能干的名声,但始终未能进入内阁,享受那些士大夫梦寐以求的荣光。尽管如此,励廷议的困境并非单纯是他的个人问题。按正常的晋升程序,他本应有机会被提拔,前提是他能调任户部或吏部继续担任尚书职位。然而,雍正似乎故意让他错失了这个机会。

在雍正提拔蒋廷锡后,他不仅继续让蒋廷锡兼任户部尚书,还把南河总督嵇曾筠调到京城担任吏部尚书。如此一来,励廷议通过调任吏部或户部的晋升通道被彻底堵死。直到雍正九年,蒋廷锡因病退职,励廷议才看到了一线升迁的希望。然而,天意弄人,励廷议刚刚调任吏部尚书,便因病去世,未能享受到升迁的荣耀。

尽管励廷议的升迁未能如愿,但康熙以后刑部尚书难以晋升的现象已经形成,不可改变。与刑部尚书升迁困难的局面不同,刑部内的员外郎、郎中及主事等官员的升迁速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部门。雍正朝以后,刑部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更加谨慎,特别是“秋审处”官员的遴选更为严格。此外,翰林出任刑部的比例也大大减少,即便个别翰林被任命到刑部,也是精通律历的干才。

秋审处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每年的秋审,都是刑部司官们的巨大考验。从乾隆中期起,刑部的精英官员有了更为顺畅的晋升通道。通过京察的各部考核,刑部的司官们往往能够外放到道、府或简拨为各省按察使,甚至被任命为刑部堂官。与其他五部相比,刑部的晋升路径和速度都遥遥领先。对于那些进入刑部任职的官员来说,出身一般都不高,大多数为二、三甲进士,个别为翰林。这些官员的起点低,仕途的预期也相对较低。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升职为郎中、员外郎,甚至有机会晋升为堂官,已是他们仕途中的大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谁... 前言 历史总是蕴藏着无数谜团,许多事实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湮没。即便如此,总有一些偶然的发现,能够...
原创 我...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著的规律,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其中最重要的推手正是战争...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范蠡是完... 俗话说:人无完人。但是,在历史上,还真的有“完人”的存在,此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太过完美,有人羡慕他...
原创 盘... 作为封建帝王钦定的继承人,太子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诱惑与极大危险并存的身份。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太...
龚鹏程|在亚洲火药库的现实中 一、追溯亨廷顿事件 美国学者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于一九九三年发表〈文明冲...
原创 学... 在抗战时期的一天,中宣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趁着与学员们的座谈交流,进行了一次教学调研。因为这段...
原创 晚... 张之洞,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一直以兢兢业业、为国效力的形象而闻名。然而,命运的安排却让他未曾预...
元末江南群雄混战,朱元璋最终统... 元朝政府之所以没管朱元璋,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 一是因为当时元朝内部,一直在内乱。二是因为当时有一...
为何唐朝公主没人愿意娶?其中有... 唐朝公主:金枝玉叶却成 “婚场冷门”,这个原因让男人望而却步 在唐朝,那个繁华到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