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被逼无奈,封“刽子手”为亲王,三百年后,竟有人把他当英雄
创始人
2025-09-06 18:32:16
0

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平西王吴三桂造反,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响应,“三藩”已有“两藩”反叛。为了拉拢第三个藩王、平南王尚可喜,康熙下旨,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这样一来,尚可喜成了清朝276年间,唯一一个汉人亲王。这位历经明清两朝,在战场上摸爬滚打50余年的老将,创造了历史。尚可喜或许想不到,在300多年后,他再一次创造历史,竟然被有些学者吹捧为民族英雄。

尚可喜,字元吉,其祖、父两代人都是明朝将领。明朝末年,尚可喜和孔有德、耿仲明是毛文龙麾下的三员猛将。因毛文龙遇害,孔有德和耿仲明投奔后金(后来的清朝),被皇太极重用,尚可喜则继续为明朝效忠。后来皇太极派兵攻陷旅顺,尚可喜的妻妾及全家百余口人全部被后金所杀。尚可喜和清朝本有深仇大恨,无奈他在明朝被沈世魁排挤,沈世魁设计暗杀尚可喜,尚可喜走投无路,只得派人联系皇太极,直到皇太极答应,只要尚可喜归降,可享有孔有德、耿仲明一样的待遇时,尚可喜终于放下包袱,投奔后金。当时,皇太极出城三十里迎接尚可喜,赏赐珍宝无数。看到自己被重用,尚可喜为自己投奔清朝而感到庆幸。

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位汉将分别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成为赫赫有名的“三顺王”。后来吴三桂献出山海关,这四人就是清朝初期的四大异姓王。顺治九年,孔有德被南明猛将李定国困死桂林,四大异姓王只剩三人,这就形成了清朝初期著名的“三藩”。

且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反叛,次年,耿仲明的孙子、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这时,“三藩”仅有尚可喜一人未反。吴三桂和耿精忠多次派人联络尚可喜,邀请他“共举大业”,康熙皇帝也时刻关注尚可喜的动向。对于康熙来说,若尚可喜忠于清朝,尚可喜在广东的势力至少可以牵制吴三桂大批人马。若尚可喜反叛,康熙不仅丢掉广东数十万兵马,还需要另外派兵抵御尚可喜。因此,康熙必须下血本拉拢尚可喜。但尚可喜已经是平南王(郡王爵位,享亲王待遇),康熙被逼无奈,只好下血本,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

尚可喜此时已经71岁,两年前就已经提出告老还乡,只是迫于吴三桂叛乱,才留在任上。面对康熙的加封,尚可喜感激涕零,当着朝廷使者的面发誓,一定忠于清朝,誓不叛清。事实上,尚可喜的确做到了。尚可喜用广东有限的兵力,成功牵制吴三桂十万叛军,为清朝平叛创造了条件。但是,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却早有反叛之心。父子二人协商未果后,尚之信发动兵谏,软禁尚可喜,夺去了广东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发动了叛乱。从此,“两藩之乱”变成了“三藩之乱”。

尚可喜被儿子软禁,几度要上吊自杀,都未成功。康熙十五年十月,尚可喜被软禁八个月后,于广州去世,享年73岁。尚可喜临终前,穿上皇太极赐给他的衣服,留下遗言:

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

直到去世,尚可喜还是没有反叛清朝。

尚可喜身为明朝臣子,无奈之下投奔清朝,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一时藩王,直到去世还对清朝忠心耿耿,这样的人物,值得肯定吗?其实,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公元2004年,在辽宁海城,几十位“清史学者”聚集一堂,召开了“清朝平南王尚可喜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学者们认为:

尚可喜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和民心……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两年后,“纪念尚可喜逝世330周年”的祭祀大典成功举办,尚可喜的后人身着清朝衣冠参加祭祀大礼。场面十分隆重。当时就有声音称:

尚可喜应该和岳飞、文天祥一样,被奉为“民族英雄”。

对于以上观点,笔者只说四个字:一派胡言!

尚可喜是一位刽子手,他能和岳飞、文天祥同列吗?《清史稿·尚可喜传》明确记载:

“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

当年,清军南下广州,尚可喜和耿继茂(耿仲明长子,袭靖南王)迁怒广州百姓,下令屠城。《行在阳秋》记载:

“清陷广州,屠之。……百万人民,尽死于内。”

《广州市志》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

很多人都听过“扬州十日屠”,广州城内的这场屠杀,导致数十万人死难,不亚于扬州的那场屠杀,而刽子手,正是尚可喜。

也许,有人认为,笔者所列举的证据不过是几家之言,不足为信。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正在广州,他曾在《鞑靼战纪》中记载:

“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除去攻城期间死掉的人以外,他们已经屠杀了十万人。”

试问:一个屠杀十万人的刽子手,他能被吹捧为“民族英雄”?他能和岳武穆、文忠烈齐名?

尚可喜的行径,已经不是纯粹的战争行为,他为了立功授勋,不惜屠杀无辜百姓,这是赤裸裸的反人类罪犯。这种人,是民族败类。说他是英雄?他连英雄的脚趾头都够不到吧。

历史泱泱,不管您是历史学者,还是清史专家,尊重历史才是做学问的根本。

古人云:“士之爱国也如家,奉君也如亲。”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爱历史,不能一知半解;读历史,更要以史为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08年清末的上海街景。拍这组照片的是甘博兄弟。甘博兄弟是指西德尼·甘博(Sidney Gambl...
重庆盲人木匠谷方德:自制量尺,...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 你能想象,盲人也可以做木工活吗? 近期,重庆一个盲人木匠在社交平台引起网...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动听的网名、深情款款的话语,让你深陷“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
“单凡艺术四十年”展在广东美术... 11月21日,“单凡艺术四十年”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展览,遴选艺术家单凡...
恭喜!TVB知名男星即将与珠宝... 本文编辑剧透社:明熙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现年30岁的“TVB功夫新星”容天...
原创 韩... 韩国的兵役制度非常严格,所有健康的男性,年满19岁后就需要去登记体检,20岁到30岁之间必须服役两年...
首届粤港澳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双年... 11月20日,“激情全运 活力青春——首届粤港澳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暨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广州人民艺...
篆隶铸魂 笔墨通神—— 泰州籍... 扬子晚报网11月22日讯 (记者 王国柱)“他的创作不仅延续了明清以降大写意的精神脉络,更在学术层面...
萨科齐下月出新书记录服刑经历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据法新社11月21日报道,法国前总统萨科齐21日宣布,他将于下个月出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