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解析
公元264年,刘禅在魏国投降后被送往都城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虽然当时国号仍为魏,但实质上已被司马家掌控。刘禅前往司马昭府上谢恩,司马昭举行了盛大的宴席款待他,宴席上不仅有美酒佳肴,还有舞蹈和音乐,甚至有些舞乐来自蜀国。这让在场的蜀国大臣们感到非常伤感,而刘禅则显得异常开心,心情愉快。于是,司马昭忍不住问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但心中却暗自怀疑刘禅是否在装傻。
蜀国大臣郤正趁着刘禅离席上厕所的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您不应如此回应。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应该哭着说,自己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蜀国。”后来,宴席上,司马昭再次提问:“安乐公,颇思蜀否?”这一次,刘禅照着郤正的建议答道。司马昭听后露出一丝疑惑的表情,说:“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其实,司马昭对他们的小动作早有察觉。刘禅感到十分惊讶,立刻坦言:“您怎么知道的?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听到这话,司马昭和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认为刘禅不过是一个无能的傀儡君主。自此,司马昭对刘禅的戒心逐渐消除。
然而,司马昭私下里对大臣们说道:“我从未见过像刘禅这样无情的人。即便诸葛亮还活着,也不可能长久支持这样一个君主。”大臣们纷纷拍马屁,称这是天意,意味着司马昭注定要统一天下。但他们内心深处却对司马昭嗤之以鼻,因为司马懿比刘禅更无情。当年,司马懿曾在渭水盟誓上立下誓言,承诺绝不伤害曹爽的性命。然而,曹爽投降之后,司马懿不仅反手杀了曹爽,还连曹爽年仅三岁的儿子都不放过。
尽管如此,许多人依然鄙视刘禅,认为他不过是“扶不起的阿斗”。但蜀国的一些官员并不这么看待刘禅。李密在《陈情表》中评价道:“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陈寿也有相似看法,认为刘禅如果能任用贤才,就能成为一个循理的君主。虽然他信任过权臣黄皓,导致国家覆灭,但他并不像一些亡国之君那样只依赖奸佞之臣。换言之,刘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守成”的君主。
如今许多人认为刘禅“大智若愚”,因为若他不装傻,很可能会遭到司马昭的暗害。当时,也有一个人对刘禅有类似看法,那就是刘禅的亲戚——刘渊。
刘渊和刘禅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刘邦。刘邦曾经为了讨好匈奴单于冒顿,将一名宗室女子送给匈奴与冒顿单于联姻。大臣们说,既然冒顿单于的子孙就是刘邦的后代,他们便不会反叛汉朝。若真有反叛之事,必会遭天谴。这种“精神胜利法”虽然并非令人骄傲,但连刘邦这种古代伟大的皇帝都曾使用过。刘渊正是这一支的后代,所以他是匈奴人。那时,刘渊在长安任职,某次宴会中,他注意到刘禅的举止与言谈,从中敏锐地察觉出刘禅隐藏的智慧和洒脱。
至于匈奴人为何能在长安担任官职,主要是因为司马家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在灭蜀之战中,魏国名将邓艾和谋士钟会因内斗丧命,许多精锐士兵也在乱战中死去。再比如,在伐吴之战中,两位主帅王浑和王濬争功,虽然王濬的功劳最大,却被不断污蔑。尽管如此,司马炎却明白人心,最终下令让王濬听从王浑指挥。由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制度的约束,寒门出将的机会有限,若出将过多,便会遭世族压制。司马家以世族为基础,渐渐掌控了所有权力,而寒门再无机会。
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寒门逐渐陷入困境,而世族则开始挥霍享乐,丝毫不顾底层百姓的疾苦。晋朝的军队战斗力因此逐渐衰退。为了防范少数民族作乱,司马家将匈奴等民族迁徙至关内,并开始招揽这些民族的首领及其后代为官,以平息潜在的叛乱。
刘渊在官场中获得了世族王浑等人的赏识,司马昭对他礼遇有加,司马炎即位后也对他宠爱有加。但当鲜卑部落首领秃发树机能叛乱时,李憙等大臣建议司马炎任命刘渊为指挥官,带领匈奴人平叛。孔恂等大臣则反对,认为刘渊可能借机反叛。最终,司马炎放弃了任命刘渊的计划。
然而,刘渊在一次宴会上感叹道:“你们向皇上推荐我,而一些人却趁机进谗言。其实,我并不想做官,反倒觉得我可能会死在洛阳。”这番话让许多世族为他感到同情,但他们并未同情寒门的遭遇,因为他们与寒门对立。齐王司马攸听闻此事后,劝司马炎将刘渊除掉,以防他成为祸患。这时,王浑挺身而出,做了担保。王浑表示,当前晋朝正需要少数民族出力,不能毫无理由地杀掉少数民族的贵族子弟,这样才能显示出晋朝的宽宏大度,赢得少数民族的归附。司马炎听从了王浑的意见。
然而,若是司马炎知道后来的事情,肯定会后悔不已。司马炎死后,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刘渊支持声望最高的成都王司马颖,后者在遭遇东海王司马越和晋惠帝联合攻击时,处境非常艰难。刘渊提议让匈奴人马支援,司马颖同意了并提供军事物资,刘渊随即召集匈奴十万大军。正当这时,司马颖却被击败。此时,刘渊原本打算继续支持司马颖,但被手下反对。手下认为,晋朝失德,而他们拥有十万兵马,是时候建立自己的事业了。
刘渊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说道:“我们手握十万大军,可以如同刘邦那样建立基业,最差也能混得像魏国一样。可是,晋朝百姓绝不会认同我们。汉朝统治多年,深得民心。刘备仅凭一州之地就能抗衡曹魏。而我,又是汉朝外甥,汉高祖刘邦与冒顿单于结为兄弟,匈奴的兄长死了,弟弟继位不是理所当然吗?”于是,他尊刘禅为皇帝,国号“汉”,模仿汉朝制度设立官员,随即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投靠。
在刘渊及其后代的努力下,他们攻陷了长安,当时的晋愍帝司马邺投降,第二年,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建立了东晋。而刘渊的后代刘聪则杀死晋愍帝,西晋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