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延出于午谷以奇袭长安之计
创始人
2025-09-06 13:02:12
0

魏延曾提出的奇袭长安之策,虽然未被诸葛亮采纳,但至今依然有人对其未能实施感到惋惜。若当时采纳魏延的建议,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至今争议不断。事实上,这种计划是否能够成功,事先无法预测,谁也无法断言结果如何。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

姜维与邓艾的军事才能不相上下。邓艾通过奇策成功夺取了蜀地,但他的胜利几乎可以归结为天意的成分,而姜维则像李广一样,虽有宏图却常常未能成功。根据《姜维传》记载:“(延熙)20年(魏甘露2年,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集结关中兵力东下。姜维趁机谋划,派遣数万人自骆谷出击,直抵沈岭。” 当时,长城地区积粮丰富,而守兵却较为稀少,姜维此时的军事行动可谓是一种巧妙的奇袭。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遗志,目标是北方,但他选择了更加危险的道路:骆谷。诸葛亮当年选择的褒斜道尽管路线较安全,但距离长安太远,难以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而骆谷则相对较近,虽然路径艰难,却能更加迅速接近敌人。

姜维选择通过骆谷进军,是因为这里的路线比其他两条要短。骆谷的地形较为复杂,出谷的北口接近渭水,距离长安较近,理论上可形成奇袭之势。而从长安到陈仓一带,山脉重重,只有三条通道,其中两条都因为地形限制,未能给敌人带来致命威胁。因此,姜维选择了这条险路,显示了他在复杂形势下的军事才智。

一开始,姜维的进军势如破竹,他的部队迅速穿越沈岭,成功绕过了敌人的防线。沈岭位于终南山北坡,姜维的部队突破了险峻的山脉,越过了一个个山岭。再往北,姜维就可以抵达长城,而长城的兵力相对薄弱。此时魏军由于情报滞后而显得措手不及,姜维的军队成功向敌人发动了进攻。

然而,随后的局面却并不如预期。魏军的司马望和邓艾及时赶到,开始防守长城。姜维的军队被迫停下,围困的态势逐渐形成。尽管姜维多次发起挑战,但魏军并未回应,最终在诸葛诞失败后,姜维也只能撤兵。此时问题显现,姜维为何能够在敌人重重包围中坚守到第二年,且能成功撤退?这一点,历史记载给出的是模糊的答案。或许姜维在长城附近有足够的粮草支援,才得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的对峙。

从《晋书》中的记载来看,姜维在长城一带并非一无所获,而是成功地获取了一部分敌军的粮草补给,这为他的撤退提供了保障。而邓艾的成功则与他的冒险精神紧密相关。邓艾通过阴平道突袭蜀地,成功突破了蜀军的防线。虽然他面临极大的困难,但他的军队始终能够坚持下去。而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也让邓艾最终获得了胜利。

反观魏延的奇袭计划,虽然有其独特的军事价值,但却面临着不少变数。首先,魏延的兵力和粮草准备不足,单靠五千精兵和五千负粮的计划显然无法支持长时间的作战。其次,守卫长安的夏侯懋是一个变数。若夏侯懋早有预判,可能魏延的奇袭根本无法得逞。最后,魏延也过于依赖自己的速度,认为可以在短短二十天内穿越敌人的防线,而忽视了魏军随时可能增援的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来看,魏延的计划虽然富有创意,但其成功的几率并不高。姜维和邓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揭示了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巧妙的战术,还需要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对敌方变化的敏锐把握。魏延若想成功,必须对兵力、粮草以及敌人动向有更加周密的准备,而这正是他当时未能全面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蓝玉是明朝开国时期的杰出将领,以其勇敢、机智和卓越的战功而闻名。在明朝建立后的初期,蓝玉指挥的远征军...
原创 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年代,许多杰出人物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活... 在古代,科学和医学并不像今天这么发达,轻微的风寒或者小病就可能导致成千上万的人丧命。因此,那时人类的...
狗子陪拍写真,出片后哭笑不得…... 前段时间,国外一对新人夫妇筹备写真时,特意决定带上自家狗子一起出镜 —— 他们想让毛孩子参与这个人生...
原创 李... 公元628年,李世民成功登基,成为大唐的皇帝,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
原创 1... 1908年清末的上海街景。拍这组照片的是甘博兄弟。甘博兄弟是指西德尼·甘博(Sidney Gambl...
重庆盲人木匠谷方德:自制量尺,...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 你能想象,盲人也可以做木工活吗? 近期,重庆一个盲人木匠在社交平台引起网...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哥哥再不发工资,我又要挨饿啦。” 动听的网名、深情款款的话语,让你深陷“甜蜜陷阱”的“萌妹子”可能...
“单凡艺术四十年”展在广东美术... 11月21日,“单凡艺术四十年”展览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此次展览,遴选艺术家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