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延出于午谷以奇袭长安之计
创始人
2025-09-06 13:02:12
0

魏延曾提出的奇袭长安之策,虽然未被诸葛亮采纳,但至今依然有人对其未能实施感到惋惜。若当时采纳魏延的建议,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至今争议不断。事实上,这种计划是否能够成功,事先无法预测,谁也无法断言结果如何。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

姜维与邓艾的军事才能不相上下。邓艾通过奇策成功夺取了蜀地,但他的胜利几乎可以归结为天意的成分,而姜维则像李广一样,虽有宏图却常常未能成功。根据《姜维传》记载:“(延熙)20年(魏甘露2年,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集结关中兵力东下。姜维趁机谋划,派遣数万人自骆谷出击,直抵沈岭。” 当时,长城地区积粮丰富,而守兵却较为稀少,姜维此时的军事行动可谓是一种巧妙的奇袭。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遗志,目标是北方,但他选择了更加危险的道路:骆谷。诸葛亮当年选择的褒斜道尽管路线较安全,但距离长安太远,难以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而骆谷则相对较近,虽然路径艰难,却能更加迅速接近敌人。

姜维选择通过骆谷进军,是因为这里的路线比其他两条要短。骆谷的地形较为复杂,出谷的北口接近渭水,距离长安较近,理论上可形成奇袭之势。而从长安到陈仓一带,山脉重重,只有三条通道,其中两条都因为地形限制,未能给敌人带来致命威胁。因此,姜维选择了这条险路,显示了他在复杂形势下的军事才智。

一开始,姜维的进军势如破竹,他的部队迅速穿越沈岭,成功绕过了敌人的防线。沈岭位于终南山北坡,姜维的部队突破了险峻的山脉,越过了一个个山岭。再往北,姜维就可以抵达长城,而长城的兵力相对薄弱。此时魏军由于情报滞后而显得措手不及,姜维的军队成功向敌人发动了进攻。

然而,随后的局面却并不如预期。魏军的司马望和邓艾及时赶到,开始防守长城。姜维的军队被迫停下,围困的态势逐渐形成。尽管姜维多次发起挑战,但魏军并未回应,最终在诸葛诞失败后,姜维也只能撤兵。此时问题显现,姜维为何能够在敌人重重包围中坚守到第二年,且能成功撤退?这一点,历史记载给出的是模糊的答案。或许姜维在长城附近有足够的粮草支援,才得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的对峙。

从《晋书》中的记载来看,姜维在长城一带并非一无所获,而是成功地获取了一部分敌军的粮草补给,这为他的撤退提供了保障。而邓艾的成功则与他的冒险精神紧密相关。邓艾通过阴平道突袭蜀地,成功突破了蜀军的防线。虽然他面临极大的困难,但他的军队始终能够坚持下去。而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也让邓艾最终获得了胜利。

反观魏延的奇袭计划,虽然有其独特的军事价值,但却面临着不少变数。首先,魏延的兵力和粮草准备不足,单靠五千精兵和五千负粮的计划显然无法支持长时间的作战。其次,守卫长安的夏侯懋是一个变数。若夏侯懋早有预判,可能魏延的奇袭根本无法得逞。最后,魏延也过于依赖自己的速度,认为可以在短短二十天内穿越敌人的防线,而忽视了魏军随时可能增援的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来看,魏延的计划虽然富有创意,但其成功的几率并不高。姜维和邓艾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揭示了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巧妙的战术,还需要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对敌方变化的敏锐把握。魏延若想成功,必须对兵力、粮草以及敌人动向有更加周密的准备,而这正是他当时未能全面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传记作品评鉴会聚焦世界反法西斯...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著的《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作品评鉴》(全三...
原创 曹... 前言 东汉时期,杨修作为一位才智出众的儒生,曾因其卓越的辩才和对曹操心思的精准洞察而深受赞誉。他...
原创 武... 公元656年正月,李治做出了重要决策,将原皇太子李忠降为梁王,并立其母亲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新的太子。...
原创 汉... 在东汉的历史长河中,汉桓帝并非一位名声卓著的君主,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位昏庸的帝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原创 三... 提到古代的武将官职,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大将军”。的确,大将军在许多历史时期都是武将的最高职务,象...
原创 李... 唐德宗特别宠爱奸相卢杞,指示朝廷提拔他,任命刚刚被贬的卢杞为饶州刺史。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所有谏臣的...
原创 孙... 在清朝的初期,清朝的统治者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加强国家的治理。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意识到了农业和商业...
原创 康... 清朝康熙帝的继位之谜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广泛吸引了无数关注。根据清朝史书的记载,...
中国长江以南规模最大遗址类博物... 中新网无锡5月17日电 (孙权 唐娟)17日,历时近一年改造升级的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以全新姿态亮相...
《融聚千年》即将亮相2025年... 202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已经拉开帷幕。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音诗画《融聚千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