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提起汉末三国时期的神童,许多人会立刻想到曹操的儿子曹冲,特别是他那段著名的“曹冲称象”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曹操非常喜爱这个聪明的儿子,时常在群臣面前夸赞曹冲的聪慧才智,甚至有过立曹冲为继承人的打算。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曹冲,东汉末年还有另一位与他并肩的神童,这个人就是周不疑,而他也是曹冲的好朋友。曹操同样对周不疑非常宠爱,甚至在当时也给予了他极高的期待。
然而,曹冲不幸早逝,这让曹操开始担忧起来。因为曹冲若在,定能驾驭周不疑,而现在曹丕接手,是否能胜任这一重任,实在让人难以预料。那么,周不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能与曹冲并列为神童?
关于周不疑,史书中有诸多记载。周不疑(192年—208年),字元直(或作“文直”),零陵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自幼才智过人,年少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智慧。史书中提到,周不疑年仅十三岁时,曹操便听闻过他的名声。当曹操亲自见到周不疑后,甚至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遭到了周不疑的拒绝。
尽管年纪尚轻,周不疑已具备了很高的文学造诣,于是曹操决定将他召至许都。到达许都后,周不疑与曹冲很快成了朋友,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后来,曹操在攻打柳城时屡遭困阻,攻城陷入僵局。他便将战图交给周不疑审阅,周不疑看后提出了十个计策,最终帮助曹操成功攻占了柳城。尽管《北堂书钞》记载这段事件,但由于其成书于唐朝,史实是否准确依然存在争议。如果这段历史是真实的,那周不疑的才智无疑可以与曹冲并肩,堪称神童。
然而,曹操对这两位神童寄予了厚望,但曹冲过早的去世令曹操感到无比痛惜,随之而来的,是对周不疑的忧虑。曹操甚至派出刺客,准备除掉这个他曾经宠爱的人才。
曹操的这一决定,最终被他的儿子曹丕知晓。曹丕也非常欣赏周不疑的才华,决心劝阻父亲不要对周不疑下手。面对曹丕的劝言,曹操仅冷冷地回应了九个字:“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意思是,周不疑实在过于聪明,曹丕根本无法驾驭他。听完这些话,曹丕无法反驳,最终周不疑在年仅十七岁时被刺杀。
关于周不疑的历史记载,后世的学者们有很多疑问。首先,关于周不疑如何能在柳城攻城战时献计,存在着一些难解之处。毕竟,当时他年仅十几岁,怎么会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军事战略前线?而且考虑到曹操的做事风格,他似乎不太可能会特别关注一个如此年轻的孩子。就算曹操有意除掉周不疑,他也未必会采用刺杀这样高风险的手段。毕竟,一旦此事暴露,恐怕会给曹操带来不小的麻烦。反观曹操当时的权力地位,如果他真想除去周不疑,完全可以通过给其栽赃罪名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将其除掉。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像杨修、孔融等因与曹操政治理念相左而被加以栽赃,最后丧命。倘若曹操真心为曹丕铺路,他绝不会仅仅针对周不疑。朝中还有许多比周不疑更为老练和聪明的谋士,像是贾诩等人都足以给曹操提供更多的政治支持。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曹操对周不疑的处理方式令人怀疑。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的雄才大略使得他对自己的政权十分自信,他不大可能会因一个年轻的孩子而感到威胁。毕竟,曹操早已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无论是权力基础还是自信心,都比普通的平民更为牢固。因此,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周不疑的身世和遭遇确实充满了疑点,可能历史中的这段记载并不完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