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曾经说过:“要听太太的话儿,但太太的话儿不要全听。”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反正曾仕强接着又说了:“我不知道你听懂没有,如果听不懂,那你就没有智慧,那你该怪谁?”
刘备听了之后可能会回应:“那我就怪诸葛亮呗!”但在诸葛亮还未出山之前,刘备又应该怪谁呢?即使没有诸葛亮,那些与曹操对抗的诸侯们,也都在采用曾仕强提到的方法。如果他们真的都听话了,恐怕三国的局面就不会有了。
这些诸侯都这样,那刘备呢?他是汉室的宗亲,什么刘皇叔,他得到了许多好处,但同样也把自己绑上了一条链子。没办法,汉室宗亲这么多,皇叔可不止他一个,谁叫他刘备总是大声嚷嚷呢!
这其中的关键,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那么,曹操将政权归还给汉献帝后,其他诸侯和刘备是否就乖乖听从汉献帝的命令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曹操为何要还政于汉献帝?难道曹操真是脑袋被门夹了,之后还被驴踢了一脚吗?
通常来说,迎立汉献帝有几种可能:一是为了“挂羊头卖狗肉”,通过拥有皇帝的名义来为自己增添威信,狐假虎威也好,借势而行也罢,反正这招有效;二是因为自己无力称霸,便选择一个可以扶持的主人。比如张良,最初是自己起义,后来便专心辅佐刘邦。
显然,曹操并不属于第二种类型。他可不是一个无法自立的角色,为什么要特意将政权交给汉献帝呢?
主要原因是,曹操在年轻时曾是一位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如果是我在那个位置,我恐怕也会想着篡夺汉献帝的权力。
而且,曹操若将权力完全交出去,那他个人的安全都难以保证。权力必须紧紧握在手中,放手则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至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内容,并非指将某个县城的管理权交出,而是事关更大的权力交接。
曹操能将政权交还给汉献帝,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初期。那时汉献帝尚未壮大,仍需要曹操的支持。
如果曹操想模仿范蠡的做法,悄悄退出,汉献帝恐怕不允许。即使曹操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汉献帝也可能只得作罢,因为那位女儿的相貌显然不像曹操,更像曹操自己。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的境遇相当糟糕。刘备与曹操喝过酒之后,去拜见汉献帝。汉献帝提议让刘备与曹操一起担任左右丞相,未来将成为曹参和周勃的角色。
当时的曹操已经喝得酣畅淋漓,只要曹操没有反对,刘备当然不会拒绝。此时,他们已经触手可及地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怎能不听话呢?
如果刘备仅仅是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就会在上任后指出,曹操仍然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接下来,历史的发展将沿着熟悉的轨迹继续推进。
等到刘备建立起自己的领地后,他的心态与曹操几乎相同,开始有所改变。当鲁肃请求荆州时,关羽的回答是:“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他认为土地当然应该归汉献帝所有。可关羽的嘴巴也太不客气了,毫不遮掩地表示他的态度。毫无疑问,这背后是刘备的意图。谁会轻易放弃已经占有的领土呢?
此时,汉献帝如果再让刘备进京当官,即便是担任丞相,刘备也不会接受。因为,汉献帝所说的,依然是曹操曾经实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
即便汉献帝身边不再有曹操(曹操归政后隐退),刘备依然会采取“听调不听宣”的态度。毕竟,二郎神可以有这个外甥,为何他这个皇叔就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