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精忠报国”,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位背后刻着这几个字的岳飞。岳飞一生忠心耿耿,效忠国家,忠诚于皇室。作为南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岳飞的忠诚与英勇可谓无可比拟。岳飞一生征战四方,打败了许多强敌,但他的最强对手却是金兀术,二人的较量从战场一直延续到朝堂,最终岳飞因性格刚烈与金兀术及秦侩的权谋手段而失势。那么,金兀术在战胜岳飞后又有怎样的结局呢?据说,金兀术的后代如今多居住在河南,而在他们的家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便是绝对不能谈论与岳飞相关的任何事情。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让我们一探究竟。
岳飞出身贫寒,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传说中,岳飞出生时天降异象,一只神鸟——鹏鸟盘旋于他家屋顶,村民们因此认为他必定前途非凡,于是给他取名“飞”,并赋予了“鹏举”的字。这一细节象征着他注定非凡的命运。岳飞20岁参军后,凭借出色的勇气与智谋,成功斩杀金兵将领,带领队伍成功击退了金军。此后,他因与宗泽相遇,得到了自己军旅生涯的伯乐。宗泽欣赏岳飞的才干,屡次提拔他,岳飞也未曾辜负期待,每一次作战都亲力亲为,屡建战功,几乎未尝败绩。
不过,岳飞虽然得到宗泽的器重,却很快被调离宗泽所带的军队,宗泽也因此丧失了与岳飞合作的机会,双方未再打出令人瞩目的胜仗。与此同时,宋朝朝廷的软弱无力让金军趁势而起,直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北宋也因此灭亡。之后,赵构继位成为新的皇帝。赵构在登基之前,常能伪装出一副识人善任的贤主面貌。曾经,他带领军队抵抗金兵时,不忘听取贤臣的意见,重用宗泽、岳飞等能臣,将他们当作自己抗击金军的得力助手。
然而,随着赵构得以登上帝位,他的真实面目逐渐显露出来。他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对国家未来漠不关心,只愿听自己所愿。权力的滋味令他陶醉,亲征金兵这种艰难困苦的事情,他当然不愿意亲自面对。岳飞深知,若不继续抗击金军,南宋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的苦难将无尽延续,最终国家必亡。他因此不断上书赵构,劝他亲自率军出征,鼓舞士气,彻底击退金兵。然而,赵构哪里肯听这些忠言?他刚刚尝到当皇帝的甜头,怎能放下这份荣耀去亲征。于是,赵构冷酷地罢免了岳飞的职务,让他从此离开前线,消除他对自己政权的威胁。
接下来,赵构决定向金国求和,但金兵正在强势推进,一位位好战的金将根本不理会赵构的求和之意,继续南下进攻,直到金兀术亲率大军穿越乌江,占领了建康城。此后,金兀术准备一举擒获赵构等南宋朝廷重臣,面对南宋的不断退让,朝廷也已无力回天。为了保住性命,赵构决定重新启用岳飞等抗金将领,以求扭转局势。
然而,金兀术不仅勇猛,更是深谋远虑、心狠手辣。岳飞在与金兀术的激烈交锋中,尽管屡次凭借地形和策略占得先机,成功将金军打得措手不及,金兀术不得不撤退。但尽管如此,金兀术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他深知岳飞是南宋最强大的将领,若任其继续带兵作战,金国必将难以彻底吞并南宋。于是,金兀术联合了朝中亲赵构的权臣秦侩,密谋除去岳飞。通过信件互通有无,金兀术与秦侩达成协议,使用十二道诏书将岳飞召回,并在风波亭将他杀害。
岳飞死后,金兀术获得了更高的地位,成为金国的第一功臣。然而,金国内部分裂严重,朝堂上权力斗争不断,外敌未曾完全消除。最终,金兀术也不得不放弃吞并南宋的计划,接受了南宋的割地赔款,宣布停止战争。几年后,金兀术因病去世,虽然他的后代曾在金国一度显赫一时,但由于种种内外原因,他们最终未能达到金兀术的成就。金兀术的后代渐渐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他们的姓氏也逐渐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完颜”氏变为如今的吴、金、王等姓氏,分散居住在河南一带。
虽然金兀术的后代与汉人通婚已经很久,生活习俗也与汉人无异,但他们至今依然不谈岳飞。这是因为岳飞作为他们祖先金兀术的宿敌,在他们眼中,他不仅是杀父仇人,还是金兀术被阴谋陷害的受害者。因此,这种复杂的情感传承至今,已成为他们家族的禁忌话题。不论是赞扬还是诋毁,岳飞都成为他们无法触碰的话题。
岳飞作为一名为国捐躯的英雄,若死于沙场,或许世人会认为他死得其所,但他最终却死于权谋阴谋,这份遗憾无疑更加令人唏嘘不已。或许正是因为岳飞死得如此不公,金兀术的后代在长年了解这段历史后,才决定永远不再谈论岳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