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深信“亚历山大东征”其实是一个历史谎言。西方为了打压东方文明,试图塑造出一个“亚历山大东征”的叙述,以便宣称西方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这个虚构的故事旨在通过“东征”,来证明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对待东方文明,从而打击我们的民族自信。
“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实际上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后,为了美化古希腊文化,进而衬托出欧洲的优越性而伪造出的人物。然而,在这一伪造过程中,留下了相当多的破绽,漏洞百出,其中最致命的破绽是东征期间亚历山大所率领军队的补给问题频频告急。
在古代,军队的后勤补给运输异常艰难,假设1000斤粮食从仓库转运到前线,往往最后只剩下100斤。因此,古代军队进行远征必须依赖庞大的后勤部队以保障保障物资的供应。以汉朝对大宛的远征为例,李广利的远征军共计6万人,但负责运送补给和提供后援的步兵多达18万,此外,还有10万头牛、3万匹马和数以万计的驴和骆驼,专门用于粮草的运输。但是,尽管后勤部队如此庞大,远征军的补给往往仍然捉襟见肘,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向西域各国征集粮草以填补不足。
那我们再看看“亚历山大东征”的情况吧。亚历山大所率领的军队大约有4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并且还有一些海军和后勤士兵,总人数在6万左右。但根据西方的记录,亚历山大的后勤部队竟然不到1万人。可以说,这样的后勤力量或许勉强能支持几千人的远征,但要支持五六万人的大规模行军,简直就是不切实际。
真正要想让亚历山大的军队完成远征,后方的补给运输队伍至少需要达到10万人。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出征之前,亚历山大仅仅带上了30天的粮草。然而一旦这些粮食耗尽,而后方又无法及时运送粮草,难道亚历山大的士兵只能吃土吗?
在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亚历山大不会指挥他的部队去掠夺波斯人的粮食吗?像蒙古人在西征中以战养战那样行得通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主要是由于时间成本过高,波斯本质上是一个中央集权相对薄弱的国家,他们的粮草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和港口。驻守在这些地方的波斯并不是软弱的目标,他们压根不会轻易投降。
更为棘手的是,早期的军队往往缺乏攻坚能力,攻打城市的唯一办法只能是采取围困的策略。即便如此,每场攻城战争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例如亚历山大攻打推罗城便耗费了整整七个月。然而,亚历山大的军队为了迅速发动攻击,所携带的口粮实在太少,根本不可能支撑如此长时间的围困。换句话说,亚历山大的军队在攻城之前就已经面临着粮草不足的危机,根本无法通过抢劫来获取更多粮食。
因此,总而言之,亚历山大东征完全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谎言!没必要对此给予过多关注。不妨让那些西方人自得其乐吧!“西方伪史”的真相终将会被揭露,中华民族终究会在世界民族的舞台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