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5年,在西夏和宋朝的默契支持下,金国成功地消灭了辽国。继而,公元1126年,金国一扫后顾之忧,攻入了北宋的都城,俘获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至此北宋灭亡,金国的势力达到了巅峰。这个在强势崛起的金国,正是由女真人所建立的。可是,当时的女真民族,似乎注定了从鼎盛走向衰退。到了公元1583年,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在起兵时仅有十三副铠甲,但他凭借“七大恨”作为理由,向大明宣战,这一切源自大明曾经的欺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曾经建立起强大帝国的女真民族走到了衰落的境地?
公元1234年,蒙古铁骑横扫金国,元朝的统治者为了避免女真再次崛起,采取了一系列严酷的措施。金国的王公贵族几乎被屠戮殆尽,曾经的豪门大族财产被彻底搜刮一空。与此同时,金国剩余的民众被迫迁移到偏远地区,并分散瓦解。经过蒙古帝国的一系列打击,女真民族由原本能够建立国家的强大民族,沦为仅能依靠放牧和渔猎维生的“原始社会”状态。
当元朝在朱元璋的打击下灭亡之后,明朝对待女真民族的态度与元朝并无太多差别,依然是以压制和分化为主。此时,女真虽然不至于像“茹毛饮血”的生活,但其生产力仍然停滞不前,几乎围绕着原始的生产方式徘徊。在这种压制下,女真民族的衰落并不仅仅是外在因素所致,实际上也有着更深层的内因。
女真族群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放牧和游猎为主,虽然少部分人也从事农业,但那部分人微乎其微。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北方常年低温干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并不理想,产量远远不及南方地区。而且,北方地区当时缺乏有效的肥料,这对农业产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相比之下,南方的农业已逐渐步入正轨,且有较好的肥料资源,这使得女真民族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为农业发展受限,女真只能依赖放牧和渔猎维持生计。然而,这些生计方式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它们收益低、风险高。
如果在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或许仅需要担心土壤中的蛇虫害,然而在草原上进行放牧或渔猎,便常常需要面对大型野生动物的威胁。更何况,无论是骑马还是下河,都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尽管中原及南方也会遭遇自然灾害,但相较草原上的恶劣条件,这些灾害实在是微不足道。
女真以及其他北方民族在古代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和安全的缺乏。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人口的增长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是由人口数量所决定的,而缺乏足够的人口,意味着无法支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除此之外,放牧和渔猎方式还有两个显著的弊端。首先,这些生活方式对资源的依赖极大,为了获取较好的收入,必须在广袤的草原上四处流动,因此,女真以及北方部落的人员分布始终比较松散。在他们建立起国家之前或许还可以应付,但一旦需要动员大量人力时,这种分散的生活方式使得军事行动的效率大打折扣。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精兵快速出击匈奴,正是依赖于快速集结的战斗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奏效。
其次,一个国家的稳定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类似精密机器的运转一样,而草原部落由于人口稀少且分散,很难培养出足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努尔哈赤起兵时,他的儿子中,甚至包括本族的将领,只有皇太极一人受过较多的教育,或许这也是他能够继位的原因之一。除了人才的匮乏,资金的问题也极为关键。中原的税收体系尽管混乱,但相较于北方部落的收入不稳定,还是要可靠得多。草原部落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族人的收入常常是“偶然”的,今天打猎得手,明天可能一无所获。如此一来,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国家运转呢?而一个没有稳定资金来源的国家,又如何保障社会的运作呢?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机器也就无法正常运转,发展更无从谈起。
一个国家能否发展,能否有稳定的内部运作,离不开稳定的流动资金。中原的王朝通过税收保障社会稳定,避免了民生困顿。若百姓连温饱都无法保障,国家又如何能期待进步?“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正是提醒我们,只有民众生活稳定,国家才有可能向前发展。而这也正是女真衰落的根本原因——缺乏稳定的基础支撑,最终使得国家崩溃,甚至一夜回到了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