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年轻时因与弟弟李世民争夺帝位,最终惨遭对方杀害。而李世民由于这一杀兄的行为,也成为后世非议的焦点。
关于李世民的为人,历史上流传着诸多说法,但最具说服力的还是通过考古学的发现所提供的证据。传言中,李建成的陵墓在西安被发掘,墓室中发现了一段文字,专家们经过仔细的解读,进一步揭示了李世民的真实面貌。
公元626年,发生了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事变”。这起事件的主要人物包括了策划者李世民,以及他的随行者秦叔宝、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和程咬金。在那个决定性的一天,他们手持武器,埋伏在玄武门前,待机而动。当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路过时,隐藏在暗处的李世民竟然迅速拉弓射箭,李建成当场中箭倒地,而李元吉也随之遭遇了命运的悲剧。根据历史记载:“皇子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顿觉变,即回马,欲东归宫府,太宗探首随而呼之,元吉于马回眸拉弓,再三劝罢,太宗乃先射之,建成应弦到地毙之。”从中可以看出,李建成确实是被李世民用箭射杀的。
事件发生后,李世民迅速赶往李建成府邸,将李建成的所有家属一并杀掉,以杜绝未来的隐患。得知这一切的父亲李渊对此感到十分震惊,但在李世民等人的逼迫下,他最终选择了让位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世民在位期间虽创造了贞观盛世,并多次颁布大赦,赦免囚犯回家团聚,因而受到了不少人的赞誉。但他杀害亲兄的名声却始终难以洗清。为了弥补这种名誉上的损失,李世民在稳住自己的江山后,偶尔会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现出懊悔之情,甚至为思念自己的父亲和兄弟李建成、李元吉而流泪。甚至,更为惊人的是,李世民还给李建成追封了“息王”的称号,企望他在阴间能够安息,并追谥为“隐”。这些都在唐朝的史籍中有所记录,塑造了李世民较为正面的形象,展现出作为君王的气度与胸襟。
然而,进入现代以后,考古学者在西安李建成的陵墓挖掘过程中,揭示了李世民个性的新侧面。最初,他们打开了地宫的大门,进入了李建成的寝墓,发现墓室的石壁上雕刻着一段大约55字的文字。其内容大概是:“吾大唐故息隐王之墓志铭,王讳建成,武德九年薨於京师,曰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高阳原地。”这段文字简洁明了,主要记载了李建成的身份、去世的时间以及葬地,并没有对他的功德或个人成就做任何赞美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