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组引人注目的晚清老照片,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多彩生活。其中有可爱的孩子、高高在上的朝廷重臣、街头小摊的老板们,以及一些官宦家庭中的千金小姐,各具风采,充分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多样性。
其中一位小姐的父亲,那桐,曾多次担任重要官职,如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及内阁协理大臣,权力和地位都异常显赫。这位大小姐嫁给了户部侍郎崇厚的孙子希贤,但命运却对她并不仁慈,她英年早逝。她去世后,那桐在日记中写道:“老年丧女,悲痛之至”,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深深的失落和悲伤。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大约是在1904至1905年,恰逢日俄战争的激烈阶段。画面中,两位中国人似乎被俄军雇佣,担任侍从。他们的装备颇为奇特,左侧的男子手中握着一把笨重的抬枪,这种武器不但难以精准射击,且举起来十分吃力。而右边的男孩则握着一件冷兵器,显然这样的装备在战场上是无用的,他们大概只是为了给俄军的出行增添一些气氛。
在街边,一位小吃摊老板正专心致志地支开他的独轮车,满脸欢笑,似乎生意十分兴隆。从他的摊位上散发出的香气令人垂涎,或许他在售卖的是一种名为“馃箅儿”的油炸面食,金黄金黄的外表上还撒满了香浓的芝麻,外脆内软,咸香四溢,让人忍不住想品尝一口。
合影中的七位可爱小朋友年龄相仿,他们正专注地翻看着相册,捕捉着快乐的瞬间。这幅照片可能是照相馆为宣传业务拍摄的广告,他们稚嫩的笑颜在黑白胶卷上显得生动无比。
在新婚不久后的某一天,新娘骑着骡子,肩挑着两筐精美的礼物,正随着丈夫的引领回娘家。这种民间的生活场景现实中并不常见。当摄影师在这美好的瞬间按下快门时,新娘用扇子轻轻遮住脸庞,而丈夫则无意识地拉低了草帽,二人显然对摄影的方式感到陌生,可能担心被摄取魂魄。
这张照片极为罕见且珍贵,完美地再现了晚清时期的一个瞬间。摄影师、照相机、以及照片中的人物,彼此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至于画面中的那位男士,他的照片是否在时间的长河中遗留下来,尚不可知。
对于广大底层老百姓而言,乘坐轿子完全是奢侈的选择,轿子需要花费金钱购买,雇人抬轿同样要付出费用,许多人都会觉得负担沉重。然而,生活的智慧让他们能够利用家中现有的畜力、木材和篾席,自己搭建起一架骡驮轿,乘坐其上比人力抬轿更加稳定舒适。
这套刑具实际上是一种断头台,在《大清律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种判刑方式,这或许是地方官员自行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显示了当时法律执行的某种灵活性。
照片的左侧是第九代肃亲王隆懃之女善坤,右侧则是她丈夫,蒙古亲王贡桑诺尔布,人称贡王。1906年,日本女教师河原操子曾对此夫妇做出如此评价:“王和王妃几乎不像传统的中国人那样保守和顽固,他们展现出一种进步的思维和实践的才能。王现年三十四岁,智慧逐渐成熟,能从容地观察周围局势,从而妥善处理各项事务。王妃性格开朗,是王的优秀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