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
晚清时期,百姓生活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中,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加剧了人民的艰难生活,而此时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它们对大清展开了觊觎,迫使清政府在列强的压迫下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容涵盖了巨额赔款、割地和通商等。这一系列条约使得大量的白银外流,而清政府为了解决庞大的赔款负担,不得不更加加重对百姓的税负,导致本已贫困的民众生活更加艰难,许多百姓甚至陷入了流离失所的困境。
那时的百姓,连年幼的孩子也不得不参与家务劳动,甚至承担沉重的农活。大部分人衣服破旧,往往都要缝补后继续穿着;一些贫困的孩子甚至像今天的非洲贫困地区的儿童一样,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很多家庭靠纺织布匹维持生计,但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工业化的廉价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百姓原本靠手工织布生存的生计彻底崩塌。根据史书记载,晚清时期许多士子参加科考时,穷困到连一条能穿的裤子都没有。
由于物资匮乏,许多家庭已经陷入了极度贫困,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女卖掉,这种悲惨的现象几乎成了常态。当地的官府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甚至默许。然而,许多受害者的命运更为悲惨。比如一些女子被人贩子卖到青楼,她们不仅受到身体上的折磨,还成了他人赚钱的工具。在这种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连男性也未能幸免,他们往往被人贩子卖到外国,沦为苦力。此时,有一名女子梅阿芳的遭遇特别引人关注。梅阿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孩子众多,生活困难,温饱成了大问题,活一天不知能否活到明天。正是在这种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两名美国商人找到了梅阿芳的父母,他们承诺将梅阿芳带到美国,到了那里将不再为吃穿发愁。为了避免家中可能的饥饿死亡,梅阿芳的父母决定同意这笔交易。
这两名美国商人其实是兄弟俩,被称为卡恩兄弟。晚清时期,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量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外国商人纷纷涌入中国,想要分一杯羹。卡恩兄弟意识到,西方商品的竞争力过强,于是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计划——将中国的女子带到国外进行展览。当时的欧洲国家对大清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清朝女子的缠足文化颇感兴趣。由于对清朝神秘的迷恋,卡恩兄弟认为这会成为一种卖点,而梅阿芳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她不仅容貌姣好,而且拥有一双纤细的“三寸金莲”。
于是,梅阿芳被带上了前往美国的航船,开始了她不归的命运。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卡恩兄弟将她装扮成清朝的格格,并向每位观众收取五十美分的门票费用,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梅阿芳的身体、脸庞和脚。随着时间的推移,梅阿芳渐渐意识到自己被卡恩兄弟欺骗了。卡恩兄弟并不打算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而是将她作为展品展示,靠此赚钱。梅阿芳尝试多次逃跑,但由于语言不通、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她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反而激怒了卡恩兄弟。为了惩罚她,他们要求梅阿芳脱掉衣服继续展示,这一残酷的展览持续了多年。尽管当时一度引起了轰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的兴趣渐渐消退,梅阿芳的展览价值也逐渐丧失。
最终,梅阿芳被卡恩兄弟抛弃。没有语言优势的她在美国生活艰难,后加入了马戏团,通过自己“神秘的东方女人”身份吸引观众。之后她的踪迹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梅阿芳的故事只是一众被拐卖到外国的女性中的一例。许多男性被拐卖到国外,沦为苦力,丧失了所有人权,像牲畜一样从事最艰辛的劳动,甚至被称作“猪仔”;女性则成为“猪花”,被迫沦为娼妓,少数幸运的才可能嫁给华人劳工。
当时的人贩子平均每年能拐卖六千多人,因此可以推算出大约两万名中国工人被诱骗或强迫从事矿业等高强度劳动。由于国内生活贫困,许多人受到了薪资待遇优厚的诱惑,而被人贩子骗至海外。尽管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禁止拐卖外国劳工,但实际上对此视而不见,很多人贩子得以逍遥法外。
晚清时期,百姓生活艰难,很多事情无法控制,生活充满了悲惨与无奈。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国家繁荣富强,法治健全,曾经的违法行为,像人贩子这样的恶行,最终终将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