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时,为何一半时间不在军队?还五次提出辞职?
创始人
2025-09-05 21:05:43
0

一、叶挺的历史地位

叶挺是人民军队的核心将领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927年的三大起义中,叶挺积极参与并指挥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毛主席曾对他说:“你是红军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叶挺在当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然而,广州起义的失败后,叶挺被迫前往苏联。在那里,他遭遇了王明等人的无理批判,甚至将起义失败的责任归咎于他。这些指责让叶挺深感不满,并最终决定脱离莫斯科和党组织,开始了长时间的漂泊生涯。

二、叶挺的三度辞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决定将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国民政府一方面担心新四军与中共中央的关系,一方面试图削弱我党的军事力量,因此坚决不允许党派干部担任军长。然而,经过周总理的推荐,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叶挺于1938年正式归队。然而,由于蒋介石始终将共产党视为心腹大患,1941年,他发动了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的巨大损失,叶挺也因此被扣押。

尽管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仅有三年,但这段时间里,他多次提出辞职,甚至两次离开军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叶挺频频辞职,且一度远离军部?

第一次辞职是在新四军正式组建之前,叶挺已接到任命,但国民政府在多个方面为难他。在迫切需要部队投入抗战的情况下,1937年11月,叶挺和叶剑英前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希望解决编制和经费问题。然而蒋介石对此百般推诿,并对叶挺说:“你叶挺又不是共产党,将来你要多加小心。”叶挺意识到蒋的用意后,立即提出如果没有军费支持,他就无法履行军长职责,最终蒋介石勉强同意让叶挺继续担任职务,算是以退为进。

第二次辞职发生在1938年,当时叶挺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外部的国民政府限制了新四军的活动,内部则因叶挺并非正式党员,无法参加党委会议,导致他感到权力被压缩。最令他不满的是,军部特务营长叶道志在未向他报告的情况下带枪逃跑,叶挺作为军长竟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一事件的人。这使他倍感失望,于是提出辞职,并于同年10月离开新四军。周总理得知后亲自劝解他,最终叶挺于1939年2月返回了新四军。

第三次辞职源自叶挺寻求解决新四军军费和编制问题。在1939年11月,他前往重庆与蒋介石商谈。当蒋介石提出如果叶挺加入国民党,军费和编制问题将不再是问题时,叶挺并未被打动。此时,叶挺的弟弟叶辅平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车祸身亡,叶挺因此以治丧为由再次提出辞职,并离开了新四军,去了澳门。此时的叶挺心中充满了困惑和烦恼,他既不属于党内,也与国民党关系疏远,感到自己无法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合适的立足点。

四、叶挺的坚持与牺牲

在1940年末,叶挺又因与国民党在新四军北上的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再次辞职。国民党要求新四军北上,但叶挺试图争取更多利益,为军队争取条件。尽管他曾与顾祝同等老同学交涉,但未能达成实质性结果,因此他愤而辞职。但此举仍是为争取更多的筹码,最终他没有真的辞去军长职务。

1940年12月,中央因新四军迟迟未能北上而发出严厉电报,叶挺也因此感到自己身心疲惫,提出辞职。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劝解,叶挺打消了辞职念头。仅仅一个多月后,皖南事变爆发,叶挺被囚禁,并度过了数年的牢狱生活。直到1946年3月,他才重新获得自由。

解放后,叶挺被恢复党员身份,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可惜在4月8日,叶挺在回延安的途中不幸遇难,英勇的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叶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南昌起义中,他担任前敌总指挥,指挥了最为精锐的部队;在广州起义时,他更是工农红军的总司令,成为党内重要的军事领袖。即便在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批判,叶挺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从未向敌人低头。他未能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实在是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时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年代之一。这个时期不仅因其独特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的战役...
原创 故... 故宫是一个历经六百余年风雨的建筑群。作为老建筑,需要时不时进行修缮,否则,老建筑就会在自然力量的侵蚀...
原创 外... 在之前的讨论中,作者与大家分享了清朝区划调整的一些历史故事,比如清朝设立的五大镇守将军以及实施改土归...
原创 女... 公元1125年,在西夏和宋朝的默契支持下,金国成功地消灭了辽国。继而,公元1126年,金国一扫后顾之...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几乎没有哪个朝代的国运能够持续超过三百年。这种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
原创 原...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13世纪的蒙...
原创 8...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他的名字几乎与强大和征服划上等号。作为蒙古的伟大统治者,成吉...
朱元璋长子朱标,有没有可能是朱... 在漫长而波谲云诡的封建王朝历史中,皇室内部的权力争斗与亲情纠葛总是演绎出无数令人唏嘘的故事。明朝初期...
原创 为...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篡位帝王之一。他通过一场黄袍加身的戏剧性事件,巧妙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最终...
原创 大... 1424年,朱棣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把姚广孝递交的最后一份奏折交给了自己的孙子朱瞻基。姚广孝在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