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创始人
2025-09-05 20:05:07
0

李牧的历史评价非常高,而这一切的评价完全配得上他一生的贡献。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长平之战后,赵国能够再坚持数十年,李牧功不可没,至少一半的原因要归功于他。从中国历史的视角来看,李牧的两大历史贡献尤为突出。第一,他重创了匈奴,这直接导致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无需分心于北方敌人的威胁,得以集中力量统一中原。第二,李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将骑兵发挥至极致的名将之一!他不仅让骑兵成为独立且强大的兵种,还创新了许多针对骑兵作战的战术,这些战术影响深远,后来无数将领借鉴了他的思路。

对于这样一位李牧,任何后世给予的高度评价,都显得丝毫不过分。

李牧的崛起是在长平之战后,这一时期,李牧还年轻。据史学家推测,长平之战爆发时,李牧驻守北方,负责防守匈奴,因此并未参与这场决定性的战役。长平之战后,秦国对赵国进一步施压,但并未出现李牧在邯郸之战中的身影。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李牧的影响力尚未足够显现,赵王对他并未有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北方的防线依旧至关重要,李牧未被召回。邯郸之战后,赵国虽然抵抗了秦国的进攻,但却损失惨重,几乎将大量适龄男丁耗尽。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牧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赵国军中崛起,逐渐承担起了保卫赵国北方的重任。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牧驻守北方,严防匈奴入侵,期间虽未主动出战,但保持着稳固的防线。在这种相对“被动”的防守态势下,李牧给匈奴创造了一种错觉:他是一个可以轻易击败的对手。李牧如此布局,背后有两个目的。

首先,赵国因为长平之战损失惨重,急需恢复人口和兵员。李牧的主要任务不是与匈奴作战,而是创造和平的局面,让赵国恢复生机,确保新一代士兵的成长,弥补战争的损失。历史证明,李牧成功地为赵国争取了这一宝贵的恢复期,十多年后,赵国北方边境的精锐兵力逐渐恢复,形成了接近二十万人的强大军队,这也为赵国在后来的抵抗中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李牧通过这种“软弱可欺”的态势,成功地诱使匈奴的主力敢于集结,对赵国展开进攻。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硬拼,而是如何找到并打击游牧民族的主力。游牧民族依赖快速机动,若击败敌军后让其逃入草原深处,再要追击的代价极高。而李牧的策略,是用假象让匈奴继续进攻,直到他能在有利条件下反击。

当李牧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后,他开始着手重创匈奴。他用少量军队诱敌深入赵国,设置埋伏,并用战车组成防线阻挡匈奴主力。接着,李牧调动大量骑兵,切断匈奴退路,同时弓箭手从两翼包抄,用远程攻击削弱敌人。这一战术成为后世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法。李牧最终击败了十多万匈奴精锐,彻底重创了匈奴的战力。这一战不仅让匈奴失去了继续大规模南侵的能力,也为赵国赢得了恢复的机会。

此后,李牧成为赵国的顶级名将,仅次于廉颇。赵国的军事战略也随之调整,开始加强对燕国的进攻。李牧在此过程中屡次获得胜利,扩大了赵国的领土。尤其是在粮食保障方面,李牧通过夺取燕国的土地,弥补了赵国的后勤短板,使赵国能够在长期的战争中维持兵员与资源的供应。

然而,赵国在李牧的带领下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命运的变故却没有停歇。首先,老将廉颇的离开对赵国造成了严重打击,李牧也因此成为唯一支撑赵国的顶梁柱。紧接着,秦始皇亲政后,迅速将赵国作为主要目标。秦始皇的扩张野心,使得赵国处境愈加困难,而李牧的领导作用成为阻挡秦国的关键因素。

李牧无畏面对秦国的强大压力,甚至在“肥之战”中成功击败了秦国的三路进攻。他的军队以骑兵机动性为优势,屡次战胜秦军的精锐。然而,最终秦国利用间谍之计,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导致赵国撤回李牧,并最终冤杀了他。

李牧一死,赵国迅速崩溃。秦始皇则顺利推进了自己的统一大业。有人说历史人物分为三类:那些对历史走向没有影响的、那些能稍微影响历史走向的、以及那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决定历史走向的。李牧显然属于最后一类。

如果没有李牧,秦始皇或许可以提前统一天下;如果赵国没有撤换李牧,或许历史的进程将大不相同。李牧的死,直接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他的存在,几乎可以决定整个战国时期的走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号... 林冲,这位被称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英雄,曾是宋朝一位备受尊敬的武将。他的生活曾经一度顺风顺水,担任重要...
原创 三... 古人曾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如今,这句话似乎有些过时了,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很多问...
“苏妲己”娜然性感写真!混血美... 谈到著名女星娜然,大家一定想到《封神》三部曲《异人之下》中的那位混血美女。 娜然(Naran),1...
原创 一...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发生了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解放军的一个营在行军途中路过某个阵地,被著名...
“时间语法”国际学术会议在里加... 新华社里加11月22日(记者陈玉芬) 19日至21日,国际学术会议“时间语法:跨文化的本体与实践”在...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丨斯特凡... 穿梭于浦东美术馆敞阔的现代化展厅,看着米勒《拾穗者》、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高更的《塔希提的女...
原创 俄... 俄甩历史铁证,日本若再狂,1945年悲剧恐重演。 俄罗斯外交部这记“历史回旋镖”,精准砸中了日本右翼...
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 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日前公布。记者从福建省文物局获悉,吴厝吴石故居名列其中。此前造访位于...
坦赞铁路绘画展将亮相坦桑尼亚 本报讯(记者 金瑶)一条“长虹”跨越远方山水,一群建设者携手开拓通途,一片友谊之花在丛林间绽放……坦...
原创 神...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朝代更替、兴衰变迁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常态。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