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的酒多少度?古人真比现代人能喝吗?为何古人喝好几坛都不醉
创始人
2025-09-05 20:03:35
0

古人饮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古代有那么多人能喝下几坛酒却依然不醉呢?

如今在浏览手机时,常常会看到许多关于古人饮酒的精彩片段,让人印象深刻。在我们心中,古人饮酒似乎格外粗犷,尤其是那些英雄豪杰,喝酒时常以坛为单位,醉酒后却能保持一定的清醒状态。即使是现代那些号称能喝的人,面对古人时也显得微不足道,是不是古人掌握了某种饮酒的“秘密”呢?

提到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武松的“三碗不过岗”。他在喝下18碗酒后,竟然还能在景阳冈上与猛虎搏斗,实在令人惊讶。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醉酒的武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老虎的叫声,这不禁让我们怀疑他喝的酒究竟是不是酒。说到这里,我就不卖关子了,其实武松“三碗不过岗”的故事多是小说的艺术加工,其真实性值得商榷。若以现代高度白酒为标准,让武松喝上两大杯,恐怕最后倒下的只有他自己。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古代人喝的酒主要是黄酒或米酒,这两种酒的主要成分都是稻米,酿制工艺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陈放时间。通常情况下,黄酒属于陈酒,而米酒则是新酿的酒。相较于现代的白酒,这两种酒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黄酒和米酒属于发酵酒,而白酒则是经过蒸馏得到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黄酒和米酒并没有经过蒸馏过程,酒精浓度普遍不高,通常在20度以下,甚至低于许多低度白酒。

而白酒则是经过高温蒸馏后提纯而成的,酒精度数通常高得多,刚蒸馏出的原浆酒往往能达到60到70度,甚至一些高档白酒的度数会超过90度。虽然现代白酒经过了一定的降度处理,大多数在60度以下,但和黄酒、米酒相比,其度数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单从酒精度来看,古人喝的酒与现代白酒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这也成了古人看似能喝酒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并不代表现代人的酒量比古人差。

有些人可能会问,难道元朝时期就没有蒸馏技术吗?古代的蒸馏技术确实在元代有所发展,但其技术水平远不能与现代相提并论,这种酒的高度也很难达到当前的标准。而且在当时,白酒并非主流,普通百姓和上层人士大多仍然选择黄酒或米酒。而且,许多人喝的酒多是自家酿造的,受当时生活条件限制,自制酒的质量与现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酒厂所酿出的酒相比,杂质较多,酒精度数也较低,能达到10度以上的酒就算相当不错了。

因此,古人能喝下几坛酒却不醉,主要是因为当时酒的度数普遍较低,这就给人们一种古人特别能饮酒的错觉。至于那些不断涌现的“酒神”,我认为很多是影视作品或小说为了增强剧情效果所作出的夸张表现。大家想一想,古人难道不知道过量饮酒会影响事宜甚至危及生命吗?当然知道,很多朝代为了制止酗酒的现象,都颁布过不同程度的禁酒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看展如看剧 文物“活”起来 本报记者  张文豪 暮色四合,灯光亮起,博物馆展厅变为一个个小剧场。移步易景中,看曼妙舞姿、听胡商吆...
从良渚到三星堆:一江水串起了5... 万里奔腾,上万年。 浙江上山的炭化稻米,将中国的稻作文明上溯至1万年前;良渚遗址的成功申遗,将国际社...
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5月18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
为什么赵括这么好骗?45万大军... 公元前260年,长期对峙的秦赵两军终于在长平展开了最后的决战。赵军主将赵括率45万大军倾巢而出,对秦...
原创 长... 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在历史的舞台上,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的联军在三河国的长篠城与设乐原之间,与...
原创 为... 虽然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由胡人建立的王朝,但这些胡人政权大多为割据势力,只有元朝和清朝成功实现了大一统...
原创 晋... 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隆重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典礼,正式册封了他的嫡次子司马衷,后世...
原创 西... 在春秋时期的越国,有一位名叫西施的美女,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容貌,成为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然而,西施...
原创 许...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绘了许攸因言辞激烈而遭许褚斩杀的情节,而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许攸的死因...
原创 杨... 1946年4月8日,阴云密布,雨水霏霏。在这片朦胧的天气下,黑茶山山头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