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法国有一个著名的皇帝——拿破仑,他曾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拿破仑在战场上屡次取得辉煌胜利,五次打败反法同盟,令欧洲列国遭受重创。然而,拿破仑最终被赶下了皇帝宝座,法国波旁王朝随之复辟。虽然这个王朝的复辟时间并不长,但却创造了一个至今无人能够打破的纪录,创纪录的人是路易十九,他在位时间的纪录被命名为“世界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王”。
路易十九的在位时间仅为20分钟,难道他过于暴虐,导致政权动荡?其实并非如此。要想理解这个现象,我们还得从路易十九的父亲,查理十世的故事说起。
波旁王朝复辟的第一任皇帝是路易十六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后来被称为路易十八(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十七在大革命期间被革命党软禁,8岁时失踪)。为了获得民众支持,路易十八在复辟后不得不保留法国大革命所留下的成就,采用了类似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种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查理十世是路易十八的亲弟弟,他一直反对“君主立宪制”,力图恢复传统的旧制度,恢复君主的绝对权力。为此,查理十世与一批在革命时期逃亡海外的大地主和教士组成了所谓的“极端保王派”,与支持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金融资产阶级形成对立的“王朝反对派”展开激烈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保王派展开了激烈的报复行动。他们通过控制众议院,通过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成立了特殊法庭,对那些曾经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者进行审讯、判决甚至屠杀,其中不乏一些曾经的著名人物,例如拿破仑的元帅米歇尔·内依。此外,那些在国民公会期间投票处决路易十六的人,也遭到了驱逐。保王派甚至规定,在革命期间购买地主土地的人必须归还,并且要在地主家跪下赔罪。除了这些通过法律手段实施的报复,保王派还通过非法手段肆意屠杀波拿巴主义者及那些被怀疑对共和国持有同情态度的人,整个法国陷入了“白色恐怖”的深渊。
除了对革命者的报复,保王派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地主和大资本家的政策。例如,实施了谷物法,规定只有当法国国内市场的谷物价格维持在高位时,才允许进口粮食。这一政策保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却导致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经济困境,许多人因此破产,生活条件日益恶化。
尽管保王派的举措如此强硬,他们的最终目标——废除宪法,恢复君主专制,始终未能实现。1820年2月,发生了一起震动法国的事件:一名马鞍匠鲁维耳在歌剧院刺杀了查理十世的长子贝利公爵。尽管查理十世深感悲痛,但这一事件为保王派提供了一个打击反对派的绝佳机会。以此为契机,保王派推翻了温和派的政府,选择了极端派的维莱尔伯爵组阁,并修改选举法,实行“双重投票法”,使得大地主能够在选举中占据更大优势。
此举进一步激化了与反对派的对立,反对派在议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几乎失去了抵抗保王派的能力。为了加大对舆论的控制,保王派扶持天主教势力,掌握了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主导权。由于教士常穿黑袍,这一行动也被当时的人称为“黑色恐怖”。
随着保王派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连路易十八也无法再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沦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1824年9月,路易十八因病去世,在死前愤怒地说:“哼!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由于路易十八无嗣,查理十世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王位。
查理十世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受尽折磨,这些经历让他对自由主义心生强烈的敌意,极力反对君主立宪制。他曾表示:“宁可去砍树谋生,也决不愿像英国国王那样统治。”他坚定地认为君权神授,君主应拥有绝对的权力。贝利公爵的死加剧了查理十世对自由主义的愤恨,使他在复辟后的统治中大力推动封建复辟,路易十八推行的君主立宪制最终形同虚设。
1825年4月,查理十世与波旁王朝议会共同通过了《赔偿流亡者法》,宣布由法国政府对大革命期间的流亡贵族和教会成员进行赔偿,总额约为65万法郎。为支付这笔赔偿,波旁王朝政府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税收负担,并降低国债利息,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
尽管民众的不满情绪高涨,查理十世依旧执意执行政策。1826年,波旁王朝议会通过了严格的新闻审查法案,要求所有报刊在出版前必须经过司法机关审批,并加大了对出版社的罚款力度。与此同时,查理十世还通过《盗窃圣物治罪法》,将亵渎神灵的行为定为死罪,试图重塑天主教会的权威。
为了争取民众支持,查理十世还试图通过干预希腊独立战争和远征阿尔及利亚来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然而,这些军事行动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果,民众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1830年,法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反对派趁机崛起,逐渐在议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局势下,法国人民的抗议情绪日益高涨。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发布敕令,宣布解散议会并进行改革。这一决定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反对派纷纷组织集会,起草抗议书,坚决反对查理十世的行为。虽然抗议书并未直接否定王权,但查理十世的统治已然失去了合法性。
7月27日,成千上万的工人和手工业者走上巴黎街头,发起抗议,并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激烈冲突。次日,抗议者发起了起义,夺取了武器库并攻占了市政厅。原本是一场普通的抗议活动,在查理十世的错误应对下,演变成了武装革命,史称“七月革命”。
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革命者成功占领巴黎,并选举成立了以雅克·拉菲特为首的市政委员会。尽管一些革命者提出成立共和国的建议,但雅克·拉菲特依然试图与查理十世进行谈判,但遭到拒绝。在革命局势愈发严重的情况下,查理十世最终屈服,宣布撤回敕令,并试图重组政府。然而,一切已无法挽回,革命者迅速击败政府军,查理十世被迫逃往凡尔赛。
7月31日,革命者推举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摄政官。两天后,查理十世宣布退位,并将王位传给了波尔多公爵。然而,路易·菲利浦拒绝承认这一继承安排。经过两次让位仪式,路易十九成为名义上的法国国王,然而仅仅20分钟后便辞去王位,流亡意大利,最终死于那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查理十世为了恢复封建专制,不顾民众的意愿,最终导致了波旁王朝的灭亡,成为历史的弃儿。而路易十九的短暂统治,也成为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王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