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洋军阀,很多人对这个话题都不陌生。通常人们会听到这样的表述:北洋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大致分为三大派系:直系、皖系和奉系。乍一听,这个说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直系的主要人物冯国璋、曹锟,或者皖系的段祺瑞,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北洋军阀的一部分,毕竟他们都曾是袁世凯的部下。但问题在于,奉系的领袖张作霖与袁世凯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在历史学界,张作霖的奉系却依然被列为北洋军阀三大派系之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我曾打算撰写一篇文章来探讨这个问题,然而一直未能找到能够自圆其说的资料。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有必要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般认为,北洋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并非突如其来,而是自太平天国运动后,晚清朝廷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管理权后形成的。而北洋系,基本上是以袁世凯的北洋军旧部为基础而构建的军阀集团。
尽管北洋民国时期的军阀纷争不断,北洋军阀掌握着话语权,但仍然有许多不属于北洋系的军阀存在。比如西北的青海、宁夏的军阀,以及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唐继尧、四川的熊克武等人,都不属于北洋军阀的派系。
然而,问题就在于:当袁世凯为清廷训练新军时,张作霖只是一个小小的响马。袁世凯掌握北洋军阀话语权时期,张作霖和袁世凯的交集依然不多。那么,为什么张作霖却被视为北洋军阀的一员呢?
从严格意义上讲,奉系军阀确实可以被视作北洋系的一部分,只不过,奉系更像是“野生”的北洋军阀,并不属于真正的“嫡系”。诚然,直系和皖系的形成,都是基于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小站练兵的基础,与北洋系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推算,张作霖也勉强可以被算作是北洋军阀的一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孙传芳。孙传芳是北洋民国后期直系军阀的首领,关于他是否属于北洋军阀,历史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事实上,袁世凯甚至未必认识孙传芳的存在。1911年,孙传芳在宣统三年时担任清军营长,民国初年,因战功被提升为团长,袁世凯去世时,孙传芳已经晋升为旅长。可以说,在袁世凯在世时,孙传芳的职务属于中等偏上的级别。相比于段祺瑞、冯国璋、曹锟这些顶尖人物,孙传芳的级别显然差距甚远。
孙传芳之所以成为直系军阀的代表人物,正是因为他始终在北洋系的军队中发展,且在北洋系分裂后,紧随直系一方。按照这个标准,张作霖与北洋系的确有某些渊源。
要了解这个问题,得从清末南北对峙的时期说起。当时,张作霖在东北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清廷任命为新军(可视作北洋系的外围)24镇的统制。这意味着,张作霖与北洋系军队的接触开始变得不可忽视,尽管他并未正式加入北洋军系,但这至少为他与北洋系的关联提供了一些背景。只不过,这种关联的“纯度”相较于其他军阀,显得较为薄弱。
然而,随着北洋民国时期的到来,张作霖开始积极自称为北洋派的代表,这一立场在奉系实力的支持下,逐渐使得奉系的北洋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当然,如果要论及“纯度”,直系和皖系的军阀更像是北洋系的“纯金”,而奉系则只能算是“镀金”。但不管如何,镀金也是金,奉系毕竟也在某种程度上与北洋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