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皇帝最高寿,在位子孙条件比他好,岁数都没有超过他
创始人
2025-09-05 08:03:05
0

开国皇帝最高寿,在位子孙条件比他好,岁数都没有超过他

明朝16位皇帝中,最高寿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享年71岁。其次是永乐帝朱棣,65岁。

朱元璋小时候挨饿受冻,他父母就是饿死的。

为了找口吃的,朱元璋又去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当和尚也不是衣食无忧,需要托钵行脚,就是出去化缘去。

在化缘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良善之家,会把仅有的半个饼子分给朱重八一部分。

遇到地主财主,不但不会舍施给吃的,还会放出恶狗来追赶朱重八。

就是在这要饭的过程中,朱重八体会了人世冷暖,也掌握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

他没有怨恨这个社会,而是想着怎么去改造这个社会,为他以后"广积粮,缓称王"打下了基础。

按说朱元璋为朱家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始,他的子孙衣食无忧,珍馐美馔,山珍海味,应该个个长寿才是。

最短命的是天启帝朱由校,就是那个喜欢木工的皇帝,享年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叔叔从侄子手中夺取皇权

明建文1402年6月,朱棣攻打南京火烧皇宫。

有传说,建文帝朱允炆已被烧死,也有说朱允炆没死,剃发做了和尚。

朱允炆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消藩。结果引起燕王朱棣不满,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火烧皇宫。

火光冲天之时,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慌了手脚,长吁短叹,准备自杀。

他的臣子王钺说,先祖在时曾遗言,如遇大难,方可打开在奉先殿左边藏着的盒子。

朱允炆赶快令人取来盒子,两把锁,已灌了铁,朱想法令人打开后,里面有袈裟鞋帽,和尚用的一切。

朱允炆赶紧让随从帮自己剃发,穿上袈裟,从小门出逃。

随从他的有22人,不能走大路,专挑荒郊野外,昼伏夜行,从云贵到川西,从高山到峡谷,在外漂泊了38年。

因在追逃的路上,如惊弓之鸟。都没有看到大好河山。如果不是在追逃,说不定朱允炆还是一个旅行家呢。

因为他下落不明,朱棣心里不踏实,听说朱允炆海上逃走的,他命郑和七下西洋,又命胡濙在陆地上寻找。

朱棣在位22年,也找了朱允炆22年。

老子嫌弃儿子肥胖,奈何儿子身边的人优秀

历史上自己不怎么优秀,但媳妇和儿子优秀,当属朱高炽。

永乐帝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他最喜欢老二朱高煦。

朱高煦陪他出征,骁勇善战,有他的影子,老大不光体态偏胖,脚还有些跛,走路一颠一颠的。

永乐帝看见长子朱高炽,就紧锁眉头,又唾又骂,只想把他废了。

但朱高炽的夫人张氏和儿子朱瞻基为其加了分,让其顺利登上帝位,功不可没。

有一次永乐帝和徐皇后在内苑小宴。太子高炽做陪。朱棣对高炽说要不是你媳妇儿贤惠,早把你废了。

朱高炽媳妇张氏连忙叩头谢恩。过了一会儿,张氏从宫廷厨房端出亲手做的汤饼,呈奉给公公婆婆,朱棣和徐皇后欢喜又感动。

张氏后来精心帮助朱高炽减肥,还督促朱高炽骑马射箭。

有一年端午,朱棣率领诸王大臣在东苑射柳。皇太孙朱瞻基连连射中,让朱棣感觉脸上有光。

朱棣诗兴大发,出了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随口而出:一统山河日月明,这更始朱棣炫耀了。

朱棣权衡已久的王位决定给朱高炽,到时朱高炽老后长孙朱瞻基会继承。果然朱棣没有走眼,造就了有名的永宣盛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故事发生在唐朝延和年间,泸州府有一个姓易的家庭,这个家庭世代经营生意,积累了万贯家财。到了易乾元这一...
2025年11月发泡陶瓷构件,... 在当今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中,发泡陶瓷凭借其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众多建筑项目的首选材料。然而,市场上发泡陶...
天津大学冯骥才博物馆落成 天津11月22日电 (记者 孙玲玲)天津大学冯骥才博物馆22日正式落成,馆长由冯骥才担任。 博物馆坐...
宁波:垃圾分类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央广网宁波11月23日消息(记者刘欣莹)22日,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
书法行业的一大丑闻 中国的书法,现在是一地鸡毛。 按照传统的习俗,中国书法有隶书,楷书,行书,篆书,草书方式。写出来的字...
曼城意外失利,英超争冠形势骤然... 英超第12轮的比赛在11月23日如火如荼地进行,令人瞩目的焦点在于曼城与纽卡斯尔的对决。曼城在主场以...
竹编家具:传统工艺也“摩登”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色彩丰富、形制各异的“平行竹编吊灯” 凳、椅及屏风的制作采用...
景德镇横戈陶瓷有限公司成立 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景德镇横戈陶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美霞,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经营范围...
4枚导弹打醒了俄罗斯,普京向北...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8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发射...
颜全毅:《京剧男旦艺术发展史》 《京剧男旦艺术发展史》,颜全毅著,学苑出版社2025年8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