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魏国投奔而来的商鞅,凭什么被秦孝公重用?
创始人
2025-09-05 07:32:32
0

商鞅离开魏国的原因,目前大多数的说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决定离开富裕强大的魏国,投身到贫困落后的秦国。然而,商鞅的这番选择,看起来像是从硅谷回到中国乡村的高知,毫不犹豫地张口一说,便让秦国国君秦孝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最终顺利担任了主持变法的角色。这种说法虽然让人感到爽快,放在小说里或许会成为热门故事,但实际上,这种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中很难发生。

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是否要重用一个人才,通常会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他的简历是否足够优秀;二是他是否真心诚意地想要为国家效力;三是他是否能够适应团队,而商鞅显然在这三方面都存在疑问。

有人可能会认为,商鞅曾在魏国担任过官职,并且是当时著名思想家尸子的学生,因此他的简历可谓非常出色。可从领导者的眼光来看,商鞅的简历更像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500强企业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真正的高层管理经验。在商鞅离开魏国之前,是否曾经在魏国领导过什么重大事件?答案是否定的。说得不客气一些,如果此时有人出面贬低商鞅,说他在魏国无所作为,甚至形容他只是混日子,商鞅恐怕也无法辩解。毕竟,单从商鞅的资历来说,确实显得有些薄弱。

接下来再看商鞅的适应性问题。魏国与秦国之间有着深刻的仇恨,而商鞅在魏国也一直未能得到重用,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商鞅去秦国不过是因为对魏国心生怨恨。假设商鞅在秦国取得了些许成绩,魏国有可能重新招揽他,谁敢保证他不会回心转意,选择重返魏国呢?这就像一个高富帅追不到理想中的女神,于是随便选择了一个常年追求自己的普通女孩,但若某天女神醒悟,决定接受高富帅的爱,谁能保证这位高富帅不会一转身抛弃当前的女孩,立即投向女神怀抱呢?如果有人说商鞅看不起秦国,仅仅把秦国当作备胎,那么商鞅恐怕也无法辩解。毕竟这种事情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完全是个人主观的感受。

即使没有前两个问题,商鞅依然面临是否能适应秦国的挑战。在商鞅第一次拜见秦孝公时,他一口气谈起了帝王之道,把秦孝公讲得昏昏欲睡,结果秦孝公回过头来对推荐人说:“商鞅太狂妄,不可任用。”于是,推荐人回来对商鞅表示不满,抱怨他为何不讲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反而滔滔不绝地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第二次,商鞅继续大谈王道之术,结果秦孝公听得非常不爽,再次责骂推荐人:“你推荐的到底是什么人?”经过推荐人的不断努力,商鞅终于得到了第四次见面机会,这次他开始讲起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终于被说动,决定重用商鞅。这个过程虽然看似有趣,但其中有一个逻辑漏洞:以商鞅当时的地位,他显然没有足够的资本让秦孝公一再忍耐他。想象一下,一个刚从大公司出来的助理,去面试一个正在衰退的企业,如果他没有吸引面试官的眼光,反而惹得面试官不满,你觉得面试官会再给他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恰恰证明了秦孝公求贤若渴,才会如此反复给商鞅机会。然而我们必须明白,秦孝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人才,而是一个人才群体,他怎么可能将这么多时间浪费在商鞅身上?秦献公为秦国打下了基础,秦国内部已经积蓄了改革的力量,商鞅看到了这一点,难道其他有才之士看不到吗?显然不可能。无论如何,商鞅并非唯一聪明的人,事实上,和他同样聪明,甚至比他更聪明的人,肯定有很多。如果那么多人才都挤破头要为秦孝公效力,秦孝公又有什么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商鞅机会呢?

而且从商鞅后来的变法内容来看,他显然是一个极具理性、以达成目标不择手段的人。他就像一条猎蛇,锁定目标后迅速出击,一击即中,因为他已经在为这次攻击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商鞅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会一再浪费机会吗?显然不太可信。

我的看法是,商鞅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秦孝公的重要助手,是经过激烈竞争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商鞅冷静、果断、理性和残忍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展现,这使得秦孝公对他产生了深厚的信任。商鞅思维清晰、执行力强、手段决绝,并且是一个毫无根基的外来者。秦国正需要像他这样的有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变法和强国大计。

实际上,在商鞅之后,秦国的宰相如张仪、公孙衍、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等人,无一不是外来人才。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而他们的下场普遍不太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在秦国没有根基,他们凭借个人能力和手腕获得了国君的青睐,但一旦国君去世,或者不再信任他们,他们曾经得罪过的人会立即反击,使得他们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当这些人落难时,他们也曾尝试寻求他国庇护,但始终未能得到任何保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据王力(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及《红旗》副总编辑)在其晚年撰写的回忆文章《漫谈舒同》中透露,毛泽东在某次谈...
舞动的甲骨文:看,来自“商城之... 5月17日,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郑州“舞动商都·传承商韵”甲骨文街舞...
原创 鲁... 一、水浒“暗码” 所谓梁山108将,实际上是源自历史中的宋江起义。这意味着施耐庵在重塑《水浒传》时...
原创 国... 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1...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经过投票表决后,重庆市正式从四川省脱离,成为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这标志...
原创 学... 这事真是新闻,不能说千古难得一见,但是上一个意外掉进粪坑还被史官记录下来的是晋景公。据《左传·成公十...
原创 唯... 盛极必衰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不变的规律,所有的事物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从侏罗纪的恐龙灭绝,到各个朝代...
重大突破,新型超导材料问世!机... 超导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问世 作...
原创 董... 一、脱离袁绍 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汉献帝终于摆脱了李傕和郭汜的控制,开始了他漫长的逃亡之旅,并...
采访团在永宁门感受古城历史文化... 采访团成员在永宁门采访。 (记者 王旭东 摄) 本报讯(记者 张静)盛唐荣耀,以礼绽放,大国气度,宾...